USTB
讲好校友故事,传承北科精神。经过14天深入探访,对话多位扎根无锡、奋斗在各行各业的杰出校友,触摸前沿科技脉动,感受深沉母校情结。他们的故事,是“严谨治学、甘为人梯”的生动写照,更是“求实鼎新”精神的时代回响。
前沿突破:科技尖兵勇闯“无人区”
从北科材料殿堂出发,我们见到了北科大97级材料博士毕业生刘慧渊学长,他已经在金属增材制造(3D打印)领域深耕10余年。他所在的飞而康科技,以自主创新的金属气雾化技术与激光熔融工艺,精准“打印”出航空航天关键部件、个性化医疗植入体,成功突破多项国家重大工程“卡脖子”难题。他是北科材料人勇攀科技高峰、服务国家战略的典范。
而15级硕士动力工程专业的王深圳学长,则为我们清晰讲述数字经济与低空经济的未来图景。他指出,低空经济是数字底座上的新场景,无锡正依托产业基础抢占“低空+AI”新赛道。他勉励学弟妹关注前沿,将专业知识融入国家新兴产业发展洪流。
情系纽带:校友情深凝聚“家力量”
本硕博均在北科求学的无锡校友会会长高晓峰学长,是校友情怀的最佳代言人。他90年入学北科,97年自动化硕士毕业,2022年重返校园再攻读博士。从校学生会骨干到掌舵地方校友会,他深情回忆求学时光,强调“关键时刻全力以赴”的拼搏精神。在他的带领下,无锡校友会从“几人小聚”发展为近千人的温暖“校友之家”,成为连接母校、服务地方、助力校友成长的核心枢纽。办公室旁陈列的无人机,正是校友企业拥抱低空经济的缩影。
精神丰碑:纯粹匠心铸就钢筋铁骨
跨越八十载岁月,身获国家级专家证书的57级马宗况马老的精神依旧矍铄。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这位从炉前工一步一个脚印成长起来的专家,曾攻克核潜艇材料难关,将中国钢铁技术带出国门。他动情回忆母校如何磨掉他的“学生气”,强调“实践出真知”、“尊重劳动方能成长”。为回馈培育之恩,他专门为母校设立“太湖人才马宗况奖学金”,以纯粹匠心与无私大爱,生动诠释了老一辈北科人“一辈子只搞技术”的坚守与奉献,是“钢筋铁骨”精神的永恒丰碑。
实践感悟:传承薪火,续写华章
无锡之行,像打开了一本立体的“北科精神”教科书。
我们看见了传承,从马老那代人的炉火匠心,到刘慧渊、王深圳们在前沿领域的锐意开拓,“求实鼎新”的基因从未褪色。
我们触摸到了温度,高晓峰会长和校友会伙伴们的无私付出,马老奖学金的设立,处处是“甘为人梯”的北科情怀,这份情谊,让“校友之家”名副其实。
我们更感受到了使命,校友们在智能制造、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深耕,正是响应国家科技强国、制造强国战略的生动注脚。他们用行动证明,北科人,始终是铸就国家钢铁脊梁的重要力量!
总结
无锡校友的故事,是北科精神在太湖之滨的璀璨绽放。他们以卓越成就诠释了何为“行业顶端”,以深沉情怀编织着“校友纽带”,以纯粹匠心铸就了“精神丰碑”。他们的奋斗历程,激励着新一代北科学子:严谨治学,夯实基础;勇于创新,敢为人先;心系家国,甘于奉献。让我们共同传承“钢小伙、铁姑娘”的奋斗基因,发扬严谨治学、甘为人梯的崇高精神,坚持特色、争创一流,培养更多听党话、跟党走、有理想、有本领、具有为国奉献钢筋铁骨的高素质人才,为促进产业创新发展、绿色低碳发展,铸就科技强国、制造强国的钢铁脊梁贡献北科力量!
来源 | 鼎实砾行实践团
编辑 | 徐璨坤 贺超龙
责编 | 李梦宇
校审 | 侯超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