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媒体 撰稿人 王婧雅/文 高素英/编辑
在河南安阳上空,一架无人机正运送血液,5G-A通感一体技术将传统陆路运血的40分钟耗时缩短至10分钟;在深圳大学中,AI自动巡检替代人工对多媒体的音视频检测,校园运维效率提升3倍;在一个寻常的卧室里,毛茸茸的AI萌宠麻薯Mochi用“软萌萌”的语言,安抚疲惫的主人……这些看似不相交的场景,背后的高科技都来自同一家企业——中兴通讯。
作为综合信息与通信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中兴通讯正在加速进入AI时代。8月28日,中兴通讯(000063.SZ,00763.HK)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业绩报显示,期内,中兴通讯实现营收715.5亿元,同比增长14.5%,其中,运营商、政企、消费者三大业务营收占比分别为49.0%、26.9%、24.1%;归母净利润50.6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41.0亿元。
这一业绩的取得与其战略转型不无关系。上半年,中兴通讯第二曲线业务营收同比增长近100%。其加速AI和ICT融合,建立了完整的AI链路,从底层芯片,到智算服务器、AiCube一体机等基础设施,再到情感陪伴机器人Mochi、工业质检、电力调度、港口管理等应用,已实现AI产业全覆盖。
随着5G-A技术及6G的上线, AI应用落地将有了强大的网络支撑,而中兴通讯正在加速布局。在业内看来,从超节点芯片、低空经济平台,到20000+合作伙伴、“三位一体”生态模式,中兴通讯以“成为网络连接和智能算力的领导者”为战略愿景,将与产业各方共同释放连接与算力带来的价值,由此带来的数字化红利也将迎来爆发。
尽显技术优势 营收规模逼近国际巨头
人工智能浪潮正在重塑千行百业。在这轮变革中,中兴通讯以“连接+算力”战略不仅完成业务结构升级,更实现了技术突破与商业场景落地。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兴通讯实现营收715.5亿元,同比增长14.5%;归母净利润50.6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41.0亿元。其中,二季度单季营收、归母净利润环比一季度均实现增长。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兴通讯的营收规模与通讯行业国际龙头企业的差距已缩小至仅5%。而实现这一追赶的背后,与中兴通讯战略转型、业务结构优化不无关系。
从业务结构看,过去中兴通讯曾高度依赖运营商网络业务,如今已形成运营商网络、政企、消费者的健康格局。报告期内,运营商网络业务营收350.6亿元,虽面临国内5G投资下降挑战,但通过智算项目拓展与5G-A技术布局,营收降幅持续收窄;政企业务收入192.5亿元,同比暴增109.9%,成为拉动整体增长的核心引擎;消费者业务营收172.4亿元,同比增长7.6%,全品类AI终端布局打开新空间。尤为关键的是,政企与消费者业务合计占比突破50%,彻底改变了过去靠运营商业务单打独斗的局面,抗周期能力显著增强。
这种结构优化的底气,来自长期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与专利壁垒。2025年上半年,中兴通讯研发费用达126.6亿元,占营收比例约18%;2019年至今累计研发投入近1300亿元,强度位居A股千亿公司前列。专利储备同样亮眼,全球专利申请超9.4万件,累计授权超5万件,其中AI领域专利近5500件,近50%授权、芯片领域专利超5700件,累计授权超3700件。为业务增长筑牢了技术护城河。
目前,从芯片到算力,国产替代仍在提速,中兴通讯也将持续收益。此前不久,山西证券、上海证券、中国银河等券商,纷纷对中兴通讯给予关注。此次半年报一出,招商证券随即给出强烈推荐评级,其认为,作为行业少有的能够提供从微电子、数据库、操作系统等底层技术到电信、数通、算力、存储、模组、终端等设备产品的端到端全系列解决方案的ICT科技巨头,中兴通讯估值仍然有较大提升空间。
布局AI全链路 第二曲线增速迅猛
人工智能浪潮正在重塑全球产业格局,国内外各大巨头都在加大算力相关投入。对此,中兴通讯也提出了“All in AI,AI for All”的战略主张,一方面与国内头部互联网、行业公司扩大合作规模,另一方面,抓住中资企业出海及海外本地客户,建设数据中心、服务器等算力基础设施的机会。
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兴通讯以算力、终端产品为代表的第二曲线营收同比增长近100%,占总营收比重超35%;服务器及存储营收同比增长超200%,其中AI服务器营收占比55%。
实现高速增长的背后,在于其构建了完整的从底层芯片到顶层应用的生态,显著降低AI部署与使用门槛,将算力从稀缺资源转化为可渗透千行百业的普惠服务。
目前,中兴微作为中兴通讯的芯片核心平台,已围绕“计算、数据、交换”形成自研AI芯片矩阵。珠峰CPU凭借ARMv9架构实现多核高主频的异构计算,定海DPU以多形态加速卡提供高性能算力内核,凌云AI交换芯片则构建国产化GPU万卡级高速互联开放架构。而在硬件层面,AiCube 智算一体机、576口800GE框式交换机等产品,以高效适配性与稳定性能降低部署门槛,为医疗、工业等实时性场景提供算力支撑。
随着算力底座不断夯实,中兴算力解决方案已深入超18个垂直行业,打造了超过100个标杆项目。在医疗领域,中兴通讯与河北移动合作推出的肿瘤AI诊断系统,实现分钟级病理分析,准确率超95%;在工业场景,南京滨江工厂通过智能排产大模型将排程周期从12小时压缩至1.5小时,工艺文档生成效率提升10倍;在政务治理中,助力江宁“一网统管”系统实现治理效能提升60%。同时,这种全链路布局获得了行业高度认可。亿欧智库《2025中国AI商业落地应用价值研究报告》在“行业应用”“通用技术”“硬件”三大层面均以中兴通讯为案例。
在算力之外,中兴通讯还推出了星云大模型。得益于强大的模型能力,中兴通讯的将AI技术覆盖到消费终端、家庭场景与行业应用。
具体来看,毛绒AI宠物Mochi通过情感交互与应急看护功能,开创AI情绪价值新赛道;努比亚游戏手机搭载AI助手Demi,实现实时战术支持;二合一云笔电与5G自由屏。在家庭场景中,中兴通讯通过网络、算力、智能屏与机器人的协同配合,构建“感知-计算-交互-执行”完整闭环;FTTR+Wi-Fi 7实现全屋无感覆盖,FTTR全光智慧屏融合存储与算力,保障“无感看护”与“千人千网”的个性化服务,让智能家居从概念走向现实。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以来,智能体正在成为大模型的重要载体之一。瞄准这一趋势,中兴通讯也推出了AgentGuard方案,基于手机中搭载的AI Agent,用户只需一句语音指令,就能完成点餐、订票等服务。
中兴通讯副总裁唐雪认为,当前正处于移动互联网向移动 AI 时代转型的关键期,2025年或将成为AI Agent爆发元年,行业内已形成数字Agent和物理Agent两类典型业务,预计到2030年,三分之二的互联网流量将直接或间接与AI相关。
创新生态聚合模式 成未来增长新引擎
当前,全球正站在AI转型的关键节点,5G-A商用加速和6G技术演进,正在为AI应用创造前所未有的网络环境。在这一变革浪潮中,每一次的改变与探索都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支持。中兴通讯通过“连接+算力”的战略布局正在抢占这一发展红利,构建支起撑未来多年持续增长的新引擎。
在连接领域,中兴通讯已实现5G-A技术在多领域的规模化落地,在低空经济、万兆体验、确定性服务等领域成功部署100余个项目。但更为前瞻的是,中兴通讯正在加速推进6G技术研发与布局,不仅为未来更高阶的AI应用构建泛在互联的网络能力,还确保了其在下一代通信技术浪潮中的领先地位。
在算力基础设施方面,中兴通讯在已经商业化的智算产品基础上,重点布局了具有前瞻性的“超节点光互连”技术。其与上海仪电、曦智科技联合打造的“分布式OCS全光互连芯片及超节点应用创新方案”,解决了制约AI发展的算力瓶颈问题,实现了超低延迟和超高带宽传输,能够高效适配各类大模型的算力需求,为未来超大规模算力集群建设提供了核心基础。
不容忽视的是,与芯片、系统等领域相似,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生态共建比单打独斗更能创造持久价值。在生态布局上,中兴通讯持续扩大朋友圈,截至目前,已汇聚超过20000个合作伙伴,共同推出了1000余个联合解决方案,形成了覆盖全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服务网络。
2025年,中兴通讯创新性地推出了“三位一体”生态聚合模式,从产业协同、政策支持到资金配套等多维度深化生态合作。这一模式打破了传统单向合作局限,实现生态圈内伙伴能力加法和乘法效应。
行业分析认为,AI大模型正在引领新一轮数智化浪潮,随着5G-A网络的规模部署和AI应用的渗透,致力于成为“网络连接和智能算力的领导者”的中兴通讯不断夯实以传统无线、有线产品为代表的第一曲线业务,并快速拉升以服务器及存储、终端、数字能源、汽车电子等为代表的第二曲线业务,有望释放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巨大红利,在AI时代实现持续领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