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影像艺术如何发展?由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主办的“中国当代影像艺术年鉴”2024年春季系列学术活动日前举行,以论坛、展览、对谈等多种形式呈现最新思考。
其中,在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举行的“捕获幽灵——面对影像艺术的机构策略”论坛,由“中国当代影像艺术年鉴”执行总监施瀚涛策划,嘉宾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多种性质的艺术或学术机构,长期从事影像艺术方面的研究、策划和运营工作。藉由他们对各自的实践、观察和思考的分享与交流,论坛对当代的艺术机构在面对日新月异的影像艺术时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梳理,为同样正在探索和发展中的其他机构,也为未来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在浙江工商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举行的“中国当代影像艺术年鉴”项目长三角状况报告发布暨论坛,以数据和文献的形式向公众呈现2023年长三角地区当代影像艺术的发展状况,总结和梳理“中国当代影像艺术年鉴”的阶段性成果,并以论坛的形式提供相关学者们的观察和研究视角。
亮相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的“影像多伦——馆藏影像作品”展览,展示了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的部分馆藏摄影和动态影像作品。
技术加速迭代的今天,创作者们的中心问题已经渐渐从追问“什么是图像”而转向“如何使用图像”。讨论技术时代下的创作问题变得紧迫,比如与AI合作,甚至用AI创作。人工智能如何影响着创作者和公众的想象力?观众又如何理解数字时代的创作者身份?“未来图像创造者”对谈活动邀请到活跃在欧洲的一组德国青年艺术家和拥有跨文化创作背景的两位中国艺术家,与观众一起在上海展览中心探讨在技术时代下图像创作者眼中的未来世界。
“中国当代影像艺术年鉴”由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2023年发起并主办,是一个以中国当代影像艺术实践的第一线观察和资料收集为基础,开展现象分析与整理,进行文献及作品的展示与交流的平台。年鉴力求日积月累、长久而深入,通过稳定而有效的工作机制,逐步发展成为中国当代影像艺术最全面而详细的文献库。最终将以线上及线下的文献库、出版物、展览及衍生活动等各种形式及时反映中国影像艺术的最新实践和成果。年鉴与全国范围内的研究者和创作者开展合作,尤其会以部分高校的艺术史论专业为依托,形成一个广泛的工作网络,及共同生产和分享的机制。
作者:李婷
文:李婷 图:主办方 编辑:宣晶 责任编辑:邢晓芳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