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我接到蓝星球科幻电影周组委会的邀请到新疆哈密市八中、四中,分别为当地师生开设讲座,为蓝星球与哈密市政府共同发布的科普科幻征文项目做写作方面的辅导。我用了3天时间,在DeepSeek(深度探索)的帮助下,顺利完成了备课和讲学任务。
任务完成后复盘这次与人工智能的合作过程,我想谈谈自己的思考。
本次大赛将新疆元素有机融入,参赛作品涉及哈密丰富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产业结构和未来方向等,共有三个主题方向,分别是蜜、觅、秘,具体如下。蜜,将“有一种甜蜜叫哈密”融入科幻创作,以“哈密瓜”、富油煤等哈密特色农业、工业为主题写一篇科幻或科普作文;觅,以“大海道雅丹地貌”、东天山—冰川、翼龙等哈密特有自然资源和古生物遗迹为方向进行创作,写一篇科幻或科普作文;秘,以“大月氏文明”、左宗棠、一带一路等哈密历史文化为主题写一篇科幻或科普作文。
我先独立思考,弄清题目的内涵和要求。我发现三道题命制巧妙,分别用了“蜜”“觅”“秘”三个同音字作为题目写作的中心和触发点,又列举哈密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的典型符号作为选材的具体抓手和构思方向,可以说抓住这两个要素也就抓住了题目。进一步思考,这里的“蜜”“觅”“秘”不仅有表层含义,还有引申的深层含义。“蜜”,不仅指物理意义上的甜蜜,还指精神上的甜蜜,如高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等。“觅”,基本的含义是寻觅、发现、探索,既可以是对自然的探寻,也可以是对历史、文明的探索。而“秘”则可以理解为秘密、秘境、未解之谜,指对各种未知领域奥秘的揭示。
在审视第一题的过程中我围绕“甜蜜”展开联想,并把这些丰富的联想合并成几个线索。关于哈密瓜,我想到哈密瓜因其特殊的基因成为人类未来生命的火种,伴随人类走向宇宙;又想到未来的某一天,AI模拟哈密瓜的香气治愈星际移民后代的思乡病;还想到未来人们用高科技把哈密瓜的糖分转化为清洁能源,推动星际旅行。我把自己这些科学设定的“核”交给DeepSeek,让它在此基础上给予我更多思路和方向的拓展。DeepSeek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哈萨克族老瓜农发现自己家田地里长着会发光的哈密瓜,原来那是外形像哈密瓜的外星探测器。100年后,人类在火星温室培育出抗辐射的哈密瓜,成为火星拓荒者的精神图腾。在地球核战废土之上,幸存者依靠哈密地窖中藏着的哈密瓜种子重建农业文明……在不断的人机对话中,我对这个题目可以写的内容了解得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具体,为指导这个题目的写作做好了准备。
有了科学点子,我进一步设计故事:信号站意外被激活,导致雅丹地貌区域出现时空裂缝,沉睡在冰川中的翼龙化石的DNA被激活;后来科学家与哈萨克族牧民合作,发现化石的DNA里藏着关闭信号站的密码,于是将其关闭,将复活的翼龙送回它的原生时空……
我把上面的科学设定和故事构思交给DeepSeek,它很快便构思出一篇像模像样的科幻作文。原文是用第三人称写的,我感到代入感、悬疑感还不够,于是让它用这句富有镜头感的句子作为整篇科幻作文的开头,重新改写:“最后一缕阳光消失在大海道雅丹地貌的尽头,地面突然泛起幽蓝色的光芒,仿佛无数眼睛在注视着我们。”
DeepSeek写作的文章达到了怎样的写作水准呢?我让DeepSeek自己来评判,结果它给出82分的高分,认为全文完成度比较高,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叙事力,并认为在“世界观的有机融合”“细节的具象化”“文化纵深的构建”几个方面做得比较突出。当然,也有几个方面有待改进:一是人物塑造比较扁平;二是科技解释有些过载,打断了叙事的节奏,增加了理解的障碍。于是,我又让DeepSeek依据它的修改建议对全文做了修改润色,这样我手中就有了一篇例文,并对学生写作可能遇到的问题、写作的重难点、指导中应注意的方法等做到了成竹在胸。
通过这次尝试,我发现人工智能十分强大。作为语文教师,我既欣喜又担忧。欣喜的是这样强大的工具必将助力我们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担忧的是人工智能的广泛使用,如果缺乏对学生的指导会削弱写作教学,让学生丧失写作表达这个智能核心。那样的话,就既不“人工”,更非“智能”了。
那么,怎样更合理地使用人工智能呢?我个人的体会是:一定要坚守住独立思考、独自创意的底线,把AI放在辅助工具的位置。具体的做法是:让AI丰富自己的构思、拓展自己的思考,但基本创意必须是自己的;可以让AI帮助你去评价、修改,但取舍判断必须是自己的,尤其是当AI出现幻觉、产生各类虚假信息时,一定要自己审核,牢牢把握审核关。在AI时代,要把笔牢牢握在手中,可以让AI来帮忙,但不能让它夺走自己手中的笔。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南京市第十三中学)
《中国教师报》2025年08月27日第12版
作者:曹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