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在发迹前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无赖,好色又好酒,时常喝醉了便赖在朋友家不走,这样的无赖身边的朋友自然也是和他“臭味相投”。
可就是这样一个流氓头子,他手下的流氓跟班儿却硬是陪他打下了汉室江山,成为了开国功臣,这其中有何原因呢?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一、卑微的出身,成为他们传奇一生的起点
“宝剑锋从砥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刘邦和他的“酒肉朋友”们,起点都不高,既没有做高官的亲戚可以攀附,也没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哥几个在乡野里摸爬滚打,混迹于三六九等人之间。
但就是这样一群人,开创了大汉王朝,统一了天下。刘邦,一个亭长做到了开国皇帝;萧何,沛县主吏掾后来成为汉初三杰之一,官至相国。
樊哙,乡野屠夫,最后封舞阳侯;夏侯婴最初是一个车夫,后来随着刘邦征战,开国后受封汝阴侯。
起点都不怎么高的他们,在种种艰苦磨难和悠悠岁月中,把自己打磨成一块出色的美玉,都拥有了一个辉煌的结局。
当我们打开历史长卷,翻看萧何的起点:“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以文无害,为沛主吏掾。”
寥寥几句,已经能看出萧何与众不同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成果,那时秦朝暴政,百姓受到严苛的政法压迫难以喘息,这“以文无害”四个字,却说明了萧何是当时不可多得的良吏,其温和的工作作风使他受到司马迁以文无害的赞誉,可见他不是一个咄咄逼人只知压迫百姓的酷吏。
这个有学识的文官不但是个儒雅随和的性子,他还独具慧眼,结交了好多可以影响他一生的朋友,如泗水亭亭长刘邦,屠夫樊哙,车夫夏侯婴,还有他今后的好搭档曹参。
如果放到现代,萧何绝对是一个出色的投资能手,因为在当时大家还在沛县穷得叮当响的时候,萧何慧眼识珠,结识了刘邦并多次利用职权暗中帮助刘邦脱困。
刘邦在押送囚犯修建秦始皇陵的路上,释放了所有的囚犯以至于自己的妻子入狱,也是萧何作保得以保释。
论知人论世,审时度情,萧何可谓是具有大智慧的人,这也为他后来成为官至相国的资本。
刘邦的另一个好朋友樊哙,最初是沛县的一个屠夫。一说起屠夫,人们脑海中的刻板印象,就会认定他是一个五大三粗,膀大腰圆的猛男,樊哙毫无意外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是刘邦的爱将,也是刘邦麾下最猛的战士。
樊哙在刘邦做了沛公之后,就靠着和刘邦的关系成为了他的随从副官。凭着做屠夫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彪悍的作战风格,他在战场上的表现可谓是英勇无畏,气势骇人。
先是协助刘邦攻打了胡陵、方与,后又平定了沛县,对战章邯也没有掉链子,斩杀十五人打退了敌军。
威猛善战的樊哙就是这样在战场之上逐渐获得了手下士兵的敬仰和刘邦的信任喜爱,铺就了他日后封侯拜将的道路。
二、战场之上的成长
萧何和樊哙二人一文一武辅佐刘邦,两个人各有各的战场。萧何作为一个不可多得的优秀谋臣,在许多重大决策中,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在刘邦的军队攻入咸阳之后,刘邦的无赖因子作祟,抱着美酒美人和奇珍异宝乐不思蜀,手下众人也在咸阳城抢掠财物的时候,萧何的文人属性点亮了。
深谋远虑的他急急忙忙搜集起秦国的政府公文,官府机要文件,还有各种在将来治国兴邦必须要的资料,比如户籍册、法令政令、图书档案一一收检以备将来所用。
此外他还极力劝说已经陷进温柔乡的刘邦,取天下的人不应该在乎眼前这点奢华之物。此刻,读书人清净自持的好处体现出来了,重金美色之前不动声色,坚定信念坐怀不乱,实在是一个治世能臣的胚子。
樊哙虽然没有萧何那么出色的政治觉悟,但是他在战场上磨炼的胆识已经非同一般将领了。项羽何许人也,江东楚霸王,是当时名震天下的万人敌。
樊哙的好哥们见着项羽都要低眉顺眼不敢造次,只有樊哙这个长了三个胆的人,在知道项羽意图对自己主公不利的时候,持剑盾闯入项羽营帐,“西向立,凝视项羽,目眦尽裂,头发上指。”
如此勇猛,如此胆色,项羽都夸他:“是个壮士。”获得政敌如此正面的评价,可见樊哙真是刘邦麾下一员福将。
如果没有樊哙怒闯项羽营帐,如果没有樊哙冒死带着刘邦逃回霸上,那恐怕就没有大汉王朝后来的基业了。
他们的人生旅程行走到这个时候,每个人都发生了特别多的变化,刘邦压制自己的无赖本性,一直听从谋臣萧何、张良的建议,带领樊哙、韩信等武将南征北战,为汉室江山奠定了基础。
萧何发挥了他的优势,一直帮助刘邦稳定大后方,保证前方将士和中军帐中的集团首脑们有一个坚不可摧的后勤,而且月下追回韩信,为刘邦留下了一个战无不胜的大将军。
樊哙凭借丰富的战场经验和傲人的胆识,也已经脱胎换骨为刘家的基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三、平定天下,灵魂与肉体的双重洗礼
当刘邦灭秦、击败项羽之后,刘邦的一生又迎来了新的转折,昔日的泗水亭长如今已经成为大汉王朝的天子了,刘邦和昔日好友的身份关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再是并肩作战的战友而是天子和臣属。
萧何很快适应了这个新角色,他帮助刘邦迁都长安,为刘邦制定国策法规,“萧规曹随”就是在说萧何制定的治国方略,直到曹参做了宰相之后,依然在使用萧何制定的制度。
如此贤能的臣子,刘邦对他也是赞不绝口,还让萧何列入众卿之首,称他为“开国第一侯”。
而樊哙跟随刘邦南征北战,建国后还平定了大大小小异姓诸侯的反叛,为汉室稳固发展基业,创造了基础。
樊哙这一生运气爆表,不但娶了大领导刘邦的小姨子,还在建国后刘邦下旨杀自己的指令中,转圜生机,就是因为他和刘邦的交情实在异于常人,且樊哙威望甚高,使得陈平周勃等人也冒着抗旨的罪名保全樊哙。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无论是萧何还是樊哙,他二人尽管出身卑微,一个小吏一个屠夫,但是他二人慧眼如炬跟对了人,选择了一个影响他们一生的道路,并且成功的跨越了这艰险道路上的阻碍。
他们打过多少仗,度过了多少个不能寐的夜晚我们无从知晓,但是一个小吏到一代开国能臣,一个屠夫到最后封候拜将的光辉事迹依然值得我们去挖掘背后的哲理。
刘邦的这群“酒肉朋友”,不仅体现了刘邦知人善任的品质,一个团队每一个人的成长最终汇聚起来,成就了一个成功的团队。所以“酒肉朋友”最后成为军事将才的原因,我们都心知肚明了。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上一篇:中央企业如何培育使用高技能人才
下一篇:欧洲央行为何释放降息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