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延期,印度或将气愤不已
根据最近的报道,中美双方于8月12日发布了斯德哥尔摩经贸会谈的联合声明,决定将自5月以来暂停加征的24%关税延长90天,且只保留剩余10%的关税。对于印度来说,这个决定无疑让人倍感困惑和不满。毕竟,几个月前,美国刚刚通过关税将印度打得措手不及。
从7月30日特朗普宣布自8月1日起对印度加征25%关税,到8月6日再次签署行政令,将印度的关税增加25%,这一系列动作的背后是美国对印度与俄罗斯能源交易的不满。短短几天内,印度的商品关税就飙升至50%,成为全球最高。相比之下,同样是关税问题,中美之间的谈判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暂停关税的期限不断延长。这种反差无疑让印度感到极度不解和愤怒。
印度的愤怒情绪并非空穴来风。近年来,印度与美国建立了日益紧密的合作关系,尤其在安全和防务领域,两国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印度与美国不仅联合建立了印太四方安全机制,还频繁进行军演和武器交易,几乎接近军事同盟的水平。印度总理莫迪也屡次受到美国的热烈欢迎,几乎每一次G7峰会都能看到他的身影,特朗普甚至曾亲自称他为“伟大的朋友”。
基于如此密切的双边关系,印度理应对关税谈判持乐观态度,认为美国不会对自己出狠手。然而,现实却给了印度一个巨大的打击。在印巴空战之后,美国立刻转变了态度,原本的小甜甜印度迅速变成了“牛夫人”,不仅未能和美国达成有利的贸易协议,反而遭受了最严厉的关税处罚。而与此同时,中美两国在关税问题上的斗争则没有任何实质性结果,24%的关税被搁置,始终未有动作。
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让印度感到极其困惑。此前,美国不断强调印度是其重要的战略伙伴,甚至视印度为遏制中方崛起的关键。然而,如今美国对印度的态度让人质疑,难道印度的努力和付出,最终换来的只是美国的“冷遇”?
从规则的角度看,美国的做法似乎并不公平。对于加征50%关税的解释,美国表示是为了惩罚印度购买俄罗斯能源,认为这种行为在为俄罗斯提供资金支持,从而助长了俄乌战争的持续,影响了美国的国家利益和安全。而根据这一逻辑,美国理应对长期购买俄罗斯能源的中国采取同样的惩罚措施,尤其是中国的购买量远超过印度。然而,尽管特朗普曾威胁要对所有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实施“二级制裁”,但最终实施制裁的只有印度,这显然是美国的双重标准。
其实,印度的处境也与其自身的态度和定位密切相关。早在7月5日,印度商工部长戈亚尔就表示,将“从实力地位出发”与美国进行谈判。按照这种标准,印度与中国的地位根本不在同一个层次。就像在运动会中,选手需要按年龄组别分组比赛,印度和中国显然不在同一个竞技层次上。
美国可能早期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一点,毕竟印度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经济潜力巨大,军事排名仅次于美国、俄罗斯和中国。然而,几轮交锋后,美国逐渐发现,印度并不像自己想象中那么强大。尤其是在军事领域,印巴空战直接暴露了印度的空中力量差距,印度空军在与巴基斯坦的冲突中惨败,战机频频被击落,显示出其与中国之间巨大的差距。
在地缘政治上,随着中国在中印边境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印度在边界问题上与中国的对抗能力也日渐丧失。中国对于藏南地区的控制力不断增强,印度已经失去了与中方抗衡的筹码。
在经济方面,尽管印度是全球第四大经济体,但与中国相比仍然存在巨大差距。中国的GDP接近19万亿美元,而印度的GDP仅为3.85万亿美元,几乎相当于五个印度的规模。此外,中国在制造业、稀土材料和国际贸易中的领导地位,使得印度在经济上无法与中国抗衡。
这些短板使得印度在面对美国的关税威胁时,缺乏足够的反制能力,无法像中国那样强硬应对。这也是美国能够肆无忌惮地对印度加征关税的原因之一。而面对中国时,美国却不得不慎重考虑,以免引发两国的直接对抗。
从整体来看,美国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印度并不具备挑战中国的实力。在这种情况下,印度在美国眼中失去了战略价值,也就不再受到那么多的照顾。对于美国来说,印度就像是一颗棋子,一旦失去利用价值,便不会再继续保持“客气”。
因此,印度如今面临的困境,正是因为其在实力上的相对薄弱。正如美国财长贝森特所言,印度在全球范围内并不是一个重要角色。如果印度希望不再被美国轻视,它必须拥有足够的实力来让美国忌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