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今年5月第三周是我国第10届全民营养周。今年的活动主题为“奶豆添营养 少油更健康”。《焦作晚报》记者采访了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李同静。
全民营养周
今年5月第三周是我国第10届全民营养周。今年的活动主题为“奶豆添营养 少油更健康”。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李同静指出,油是美食的灵魂所在,能让食物口感酥脆、气味变香、色泽亮润;它还是人体必需脂肪酸和维生素E的重要来源,并能帮助食物中维生素A、维生素D等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利用。但是,摄入过多也会影响健康,会增加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等慢性病的发病风险。事实上,我们的健康要“加油”,饮食则要“减油”。
李同静说,油就是脂肪,脂肪是能量密度很高的食品,比如一勺油,能量和一个鸡蛋、三分之一个馒头的能量相当。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成年人每日推荐摄入食用油控制在25克~30克,相当于普通瓷勺2勺~3勺。
鉴于我国烹调习惯,“减油”任务艰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李同静建议,油炸的高油食品,不能拒绝一口不吃,可以改变生活方式和习惯,比如之前每天早上都吃油条,现在可以变成一周吃一两次,对高油食品减少摄入次数,这样既满足了享受美味佳肴,也做到了“减油”。
李同静建议,在外面吃饭,尽量点含油量少的菜,少吃肥肉较多的菜肴,比如红烧肉、雪花牛肉、肥肠等,尤其不要点油炸食品和油腻的食品。生活中食用的花生、瓜子、坚果都是含油量高的食物,日常饮食中也要严格控制食用量。另外,选零食时,少吃油炸的饼干、薯片、薯条。去超市购物时,看看营养标签,选脂肪含量较低的食品。
在不少市民眼中,炒菜时“油多不坏菜”,以至于用油失控。对此,李同静支招市民烹调用油要注意多用“好油”,即亚麻籽油、橄榄油等,少用“坏油”,包括饱和、反式脂肪,如动物脂肪、人造奶油等,并注意各种烹调油交替食用,既可避免长期单一食用某种油带来营养失衡的隐患,也符合食品安全原则。同时,李同静提倡,蒸、煮、炖、焖、凉拌等方式与炒、煎、炸等合理搭配,避免每道菜都采用用油较多的烹饪方法。此外,蔬菜焯水时滴一点油快炒即可,不用单独在炒锅里放油,这也是减少烹调用油的有效方法。
李同静指出,饮食健康的关键在于习惯的培养、在于健康意识的树立。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在很多家庭中可以“遗传”和“传染”,家长的口味重,饭菜多油多盐,孩子也会慢慢习惯重口味,时间久了对健康极为不利,容易造成肥胖和其他慢性病。所以,家长要以身作则,平时注意饮食中少油少盐,让孩子清淡饮食,从小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阅读更多
2024年医院招聘信息(最新)
本周门诊出诊信息(每周更新)
市委书记调研我院示范区医院项目
奋进之笔书写高品质健康服务“示范答卷”
全省卫生健康系统来院调研
惠民举措 | 2024年免费城市癌症早诊早治
《焦作晚报》 20240513
编辑:宣传部闵捷
审核:宣传部 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