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20日,由中国科协立项支持,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主办的“低空经济融合创新”青年科学家沙龙活动在中国科技会堂举办,近30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优秀青年科学家围绕相关议题开展交流研讨。本次沙龙活动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员王楚男担任执行主席,中国工程科技创新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李莉担任学术秘书。
主旨报告环节,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胡应东以“低空经济标准与检测建设工作探索及工程实践”为题,系统阐述了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现状及标准检测的核心需求,深入剖析了当前该领域标准与检测工作的发展态势,重点探讨了低空经济检测认证及适航审定工作的关键方向,并分享了全空间无人体系的建设情况,为低空经济标准规范与检测适航建设提供了典型案例。与会青年科学家围绕中大型无人机标准制定、适航审定等行业痛点问题提问交流。北京理工大学高兴作“高密度城市低空物流交通三维空间运行规律及治理路径”报告,聚焦高密度城市低空物流应用场景,以三维空间运行规律为核心研究锚点,系统梳理了研究背景、核心内容、预期目标、实施方案及可行性,精准提炼了研究创新点,并清晰阐述了研究计划与工作条件,充分展现了对复杂三维空间运行规律的科学洞察与系统把控。与会青年科学家围绕低空物流领域专业课程体系如何适配产业需求、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侧重点与就业导向、低空物流商业模式闭环构建的金融赋能路径,以及三维空间运行模拟中价格与速度等变量的嵌入逻辑等问题与报告人进行交流。王楚男以“低空经济的国际政策和研究综述”为题,全面梳理了低空经济领域的国际政策框架、前沿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等内容。与会青年科学家就国际政策差异对我国低空经济发展的影响、国际前沿技术的借鉴与应用等提问交流。
在自由发言环节,青年科学家们围绕无人机与eVTOL技术的最新进展、绿色低空经济、低空经济的监管以及低空安全与隐私保护的平衡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结合各自的研究专长,提出了诸多创新性的见解。期间,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名誉理事长、监事长,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原所长李平研究员、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万福军副研究员与青年科学家们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
与会青年科学家一致认为,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体现,正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其产业链长、应用广、带动强、科技含量高,将推动多领域协同创新;发展中需以标准体系建设为核心,优先突破适航审定等关键环节,有机结合国际经验与本土实践。高校需动态调整课程体系,强化复合型人才培养并加强产学研协同;探索“政策引导+市场驱动”模式,鼓励金融工具创新以助力企业摆脱补贴依赖;同时建立跨学科平台,深化三维空间运行模拟相关研究,为系统优化提供支撑。
会前,青年科学家们赴北京航天航空大学“低碳治理与政策智能实验室”绿色航空研究中心和航空航天博物馆进行实地调研考察,深入了解低空经济产业融合和技术创新的发展现状、未来趋势以及现存问题,进一步加深对低空经济融合创新的认识与理解。
中国技术经济学会
2025年8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