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王宇】8月21日,智元机器人首届合作伙伴大会在上海举办。本次大会以“与智同行 共启新元”为主题,全面展现其在产品、技术、商业、生态等各方面的全链条布局。
在大会主论坛上,智元机器人董事长兼CEO邓泰华提到,全球正处于“具身智能大爆发的前夜”,人工智能正加速朝着AGI(通用人工智能)迈进,2025年具身智能机器人将迎来商用发展的拐点,最终成为继手机和汽车之后的“下一代海量智能终端”。
智元机器人发布“A计划”,
三年打造超千亿产业生态
在会上,智元机器人启动了首个专注具身智能产业链的创业加速计划——“智元A计划”。该计划旨在孵化50+高潜力早期项目,在三年内打造千亿级产业生态。智元机器人将为参与计划的伙伴提供技术支持、融资赋能、场景开放、创业孵化等丰富权益。
智元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兼CTO彭志辉发布了机器人动作与表达创作平台“灵创平台(LinkCraft)”,该平台是一个AI加成的机器人多模态内容生成与编辑工具,拥有丰富的动作种类、支持预览编辑、动作导入、编排演绎等核心功能,可将机器人二次开发难度大幅降低。
“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走向生活和产业,但‘交互表达’仍是瓶颈,合作伙伴和二次开发用户需要更简单、高效的方式来定制机器人行为。”彭志辉说,灵创平台的愿景是让机器人像人一样自然表达,让创作者像导演一样自由编排。
展望未来三年,彭志辉表示,智元机器人目标实现数十万台级通用机器人规模部署,支持百种任务的自主泛化能力,并构建一个开放、可进化、自生长的通用机器人生态系统。
商业化成功关键指标:
单一场景实现千台级机器人覆盖
大会现场,智元机器人通用业务部总裁王闯、软通动力集团副总裁李永辉、灵西科技CEO丁丁、大丰硅基方舟CTO张将红、富临精工工程中心主任邓扬共同接受媒体采访,深入探讨具身智能的商业化路径、生态合作的未来图景。
“具身智能技术如同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离你距离比较远时,你觉得很慢,但当从你身边疾驰而过时,你便再也赶不上了。”王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人形机器人去年还走不稳,今年运动能力就已经大幅提升。当人形机器人未来跑步超过人类时,人类就再也无法追赶。
针对市场上硬件不是机器人的挑战,软件、具身智能才是瓶颈的观点,王闯提出不同见解,若以人类能力水平为参照,硬件目前仍然是机器人的主要制约因素。例如,人类具备全身触觉感知能力,而机器人目前甚至连手部的触觉反馈都远未完善。在关节性能、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硬件也存在很多问题。
邓扬补充说,富临精工也在开发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比如电关节总成,他们目前已经迭代了四代,还在不断追求轻量化、高负载和电路集成,远没达到够用的程度。“机器人要走进工厂,还要考虑温度、湿度、防水、防尘等级,这些都是硬件需要考量的。”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智元机器人、开普勒、优必选、乐聚机器人、智平方等多家机器人厂商纷纷宣布自家机器人已落地工厂场景,行业规模化商用正不断提速。
8月11日,智元机器人宣布与富临精工达成数千万元标的的项目合作,近百台具身智能机器人远征A2-W将落地富临精工工厂。
“我们从今年年初就把料箱搬运作为首要突破点,目前搬运的节拍还在追赶人的效率,大概是人的60%至70%。但机器人可以24小时作业,某种意义上也是在提升效率。”邓扬表示,他们未来的目标是控制在三年内收回成本,这取决于节拍优化的速度、场景打磨的深度,以及机器人成本的下降。
此外,王闯还提出了一个验证商业化成功的关键指标:单一场景实现千台级机器人覆盖与高日活。这标志着该场景下的技术、产品与客户需求已达到高度成熟的阶段。
责编:陶纪燕 | 审校:陈筱娟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