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最后一个皇帝,汉献帝,可以说这皇帝当得太窝囊,没有任何实权,先后被不同的人控制,以他的名义来满足自己对权力的欲望。
不过,即使像曹操这样的大枭雄,虽然一再逼迫汉献帝给自己更大的权力和赏赐,但始终不敢把汉献帝赶下台,自立为帝,最后也只是让汉献帝封他为魏王而已。虽然权力和待遇都和皇帝一样了,但在名义上始终不是皇帝。
不过,后来曹丕却替曹操干了这件曹操一直想做不敢做的事,篡夺了汉献帝的皇位,封汉献帝一个山阳公,且让他在封地享受皇帝的待遇。这就是历史上说的曹魏篡汉。不过说到这里,虽然汉献帝失去了皇位,但得到了善终,也算是个不错的结局。因此有人产生了疑问,曹丕都敢篡汉,为何不杀掉汉献帝,以绝后患呢?其实不是曹丕不想,是他不敢,原因就有三个。
首先,曹丕必须建立起曹魏政权的合法性,给自己留一个好名声。这个皇位,名义上是汉献帝禅位给曹丕的,虽然实际情况大家都清楚,但表面功夫还是得做足。和平的禅位方式,自然也就不能杀掉汉献帝,还需要给汉献帝一些好处,让世人看到,虽然汉献帝退位了,当曹丕仍然十分尊敬他。这样,曹丕不但建立起了曹魏政权的合法性,也会世人留下了一个仁义贤明的君主形象。
其次,曹丕需要大汉群臣和子民的拥护。人心向汉,在那时是不假的,早前很多人投靠曹操,也是因为他出师有名,替大汉天子办事。曹操不敢篡汉,也是担心手下人起异心。所以曹丕既然已经做了篡汉的事情,更不敢杀掉汉献帝,这样他就背上了谋权弑君的骂名,被天下人所不齿。
最后,这点也非常重要,和刘备有关系。刘备也一直以自己是汉室贵族后裔,光复汉室为由来笼络人心,所以在自立称帝方面,早前他也和曹操一样的心思,想但又不敢。所以曹丕知道,如果杀掉汉献帝,刘备一定也会马上建立一个新政权和自己对峙。
但是如果不杀汉献帝,仍然保留皇帝的尊号,刘备也许不敢轻举妄动。不过,他没想到的是,在蜀地谣言四起,说汉献帝已经死了,刘备趁机称帝,国号为“汉”,只能说刘备太鸡贼了。
当然,这只是小编个人的见解,大家对此怎么看呢?
文:上下古今团队古色创作
图: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