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记者谭砚文 实习生宿旸 广州报道
安防机器人智能巡逻、数字人讲解赛事、AI中医望闻问切、8K镜头捕捉冲刺瞬间、移动充电机器人精准寻车……这些场景或将在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中成为现实。
8月20日,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科技赋能+超级场景精准对接会举行。这是继8月8日发布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首批18项科技赋能场景机会清单后,广州以“超级场景”为纽带,推动科技与体育、城市、产业深度融合的又一重磅举措。
借助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机遇,广州正通过搭建场景供给方、技术供给方与金融投资机构三方联动的“超级对接平台”,促进场景能力与场景机会、资本的精准对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助力构建“赛时炫科技、赛后留产业”的闭环生态。
(展区现场,主办方供图)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不仅是体育盛会,更为科技企业搭建了成果落地的试验场,提供了丰富多元的应用场景。”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东赛区执委会高科技专班副主任、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夏奇峰表示,企业可依托现有技术,快速适配赛会需求,实现产品落地。同时,这些技术亦能延伸至日常健身、医疗康复等民生领域,形成“赛会—社会”双循环价值。
8月8日,广州赛区发布“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科技赋能场景机会清单(第一期)”,向全球创新主体抛出橄榄枝。清单涵盖18项“高价值、可落地、能转化”场景,覆盖专业体验、全民互动、赛事保障三大赛道。
南方财经记者了解到,“超级场景”特指具有极端复杂性、高关注度和产业转化潜力的真实应用环境,是超越常规的复合型技术验证场。全运场景凭借其高并发性、高可靠性的需求,成为技术迭代的关键催化剂——赛事期间的大规模“实战验证”不仅加速技术成熟,更通过赛后的“长效转化”,将经过检验的创新成果沉淀为广州乃至大湾区的优势“产业资产”。
“释放全运场景机会,就是在向全球创新力量发出最诚挚的邀请函,就是在为广州这座创新之城、活力之都打造面向未来的‘科技名片’。” 广州市科技局副局长孟徽表示,广州致力打造“需求牵引—技术研发—场景验证—产业转化”的闭环生态,希望通过此次精准对接,能让更多“硬科技”找到“好舞台”,在全运赛场绽放异彩。
“科技赋能场景机会清单不仅是技术需求表,更是广州打造‘全球城市场景创新标杆’的行动蓝图。全运会的科技赋能,正是对广州‘12218’产业体系的一次精准赋能和实战检验。”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董事长秦海鸥表示,赛时用科技解决难题,赛后也要把这些“科技资产”留下来,机会清单紧密围绕提升“参与感”“专业度”和“保障力”三个维度,精心设计场景机会,把“纸上需求”变成“落地项目”,让技术找到场景,让场景对接资本。
对接会现场,南方财经记者在科技赋能全运场景科技展区看到,参展企业通过实物演示、交互体验的方式,充分展示了与十五运场景相匹配的科技成果。其中,有AI中医诊疗机器,通过自动号脉、分析舌苔等方式提出推荐疗法,配合“五行疗愈系统”、多感官音乐沙发进行治疗,实现运动员的健康状况分析,也可以进一步推广,成为大众自测健康的快捷方式。
(展区现场,主办方供图)
在观赛体验方面,智慧望远镜系统可以实现远距离观赛,后排观众也能享有前排视角;精彩瞬间采集系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自动浓缩比赛精彩集锦,让观众能够实时回顾赛事的“高光时刻”。此外,智能运动盒子为体育运动提供科学的课程和建议;四组巡检机器人为场馆安全保驾护航;“生活自理帮手”不仅能满足康复训练需求,也能持续为下肢功能障碍者提供安全的助行支持。
“真正实现科技赋能十五运会,需要场景、技术、资本三位一体,资金支持是实现场景和技术成功匹配的基石。”广州工控科创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倩表示,集团将为本次项目成立专项小组,跟进超级场景应用项目的投入;同时为场景匹配设置专项基金,支持项目的开展。此外,作为国企,集团也将开启自身的工业验证场景,在未来助力全运会的科技成果转化。
全运会作为技术的“终极大考”,为科技企业提供了独一无二的复杂应用场景,助力其产品迭代与品牌提升。赛后,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将发挥桥梁作用,精准匹配已验证技术与广州“12218”产业需求,促进政策、资本和市场协同发力,推动技术从赛事专供升级为赋能千行百业的通用模块,最终沉淀为产业增长点,实现“赛后留产业”的长效价值。
上一篇:曝字节研发AI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