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8月20日报道 据美国石英财经网站8月18日报道,在北京的国家速滑馆举行的开幕式看上去依旧熟悉:灯光、旗帜、欢呼声以及列队参加全球大赛的运动员。但站在聚光灯下的不是花样滑冰选手或冰球运动员,而是一排排拥有金属关节的人形机器人。
它们跳街舞、表演武术、弹吉他,甚至还与人类模特一起走秀。其中一台机器人摔得很惨,以至于工作人员不得不像抬受伤运动员一样把它抬下场。在赛事正式开始后,各种失误场面更是倍增。短跑比赛中,有些机器人勉强迈出几步,有的则刚起跑就脸朝地扑倒,还有的干脆完全死机,逼得操作员冲进场内重启。跌跌撞撞、四肢僵硬的奔跑状态把比赛变成了既像体育又像滑稽戏的舞台。观众们则十分开心。
这是全球首届“机器人奥运会”,官方名称是“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吸引了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机器人。运动会设置了20多个项目,包括赛跑、足球、拳击,甚至包括打扫酒店房间这样的家政能力比拼。官方宣称的目标是测试具身智能的极限,但实际结果更像是一次提醒:这些极限离我们依旧遥远。
然而,每一次摔倒后都能看到一点进步:有机器人无需人类帮助就自行爬起,有足球队连续完成几脚传递。摔倒本身成了表演的一部分,隐隐证明具身智能正蹒跚、摇晃、偶尔小跑地向可行性迈进。
从特斯拉到亚马逊,各大公司正投入巨额资金研发人形机器人,希望有朝一日它们能叠衣服、搬杂货、帮你看家等。但北京的这场展示清楚地表明,现实进展得更加磕磕绊绊。在赛道上冲刺或打扫酒店房间,并不等于可以可靠地在家里完成洗碗或擦台面等任务。宠物、孩子、杂物带来的混乱更难应付。目前的大多数机器人仍需要人类“保姆”在旁照料。然而,哪怕它们能笨拙地完成部分任务,也足以让投资者与科技巨头继续下注:今天摔跟头的机器人,也许会转化为未来真正的家用帮手。
中国举办这场运动会并非为了博观众一笑,而是一场聚光灯下的产业政策秀,彰显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雄心。政府已砸下巨额补贴,为其宏图提供支撑。中国强调,人形机器人绝非噱头,而是未来工作、医疗乃至日常生活的关键。“机器人奥运会”不仅仅是为了让观众哈哈一笑,更是为了从机器人在不可预见的场景出现的各种失误中收集边缘训练数据。每一次跌倒都被标注成数据点,每一次碰撞都转化为物理学经验。在具身智能领域,错误就是燃料。
奖牌榜也再次凸显中国的主导地位。中国企业宇树科技在田径项目中拥有压倒性优势,拿下400米和1500米比赛冠军,尽管其机器人1500米的夺冠成绩是6分34秒,几乎是人类男子世界纪录的两倍。但放在比赛背景里,这已经相当亮眼。(编译/郭骏)
8月17日,在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100米决赛中,来自高羿科技队(右)和灵翌科技队(左)的人形机器人在比赛中。(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