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怎么开空调,这个事儿在我们家真跟过一门精细活似的,一点马虎不得。
一、空调温度哪能一刀切?一人一温更舒坦
以前听人说“空调26度最省电最健康”,结果在我们家试了几天,儿子喊热,老人裹毯子,女儿做题直犯困。这才明白,没有最好的温度,只有最合适的温度。
儿子好动,玩一会儿就满头大汗,像刚从水里捞出来。给他房间开低了怕着凉,开高了又怕他闹。摸索下来,24度左右比较适合他。调好温度还不算完,关键是风口绝对不能对着他吹!叶片都往上掰,让冷风贴着天花板散开,缓缓落下来。床头柜上还放了个小小的加湿器,喷点细雾,防止早上起来他嗓子干痒咳个不停——他一咳嗽,全家都睡不踏实。
女儿怕热也怕冷。热了额头冒汗握不住笔,冷了手脚冰凉没精神。她的房间固定在25度,配上厚实的遮光窗帘挡西晒。这个温度下,她能安安稳稳坐在书桌前学习一两个小时。有时她悄悄跟我说:“爸,这温度看书刚舒服。” 做父亲的,不就图孩子能专心学习,少受点罪嘛。
老父母的身子骨经不起冷风扫。客厅是我们共同的空间,空调开28度,目的只是驱散闷热湿黏的感觉,不需要多冷的温度。更重要的是买了块空调挡风板,罩在风口上,让冷风往上、往四周散去,变得柔和。母亲常说这样微凉的风吹着,正好织毛衣,膝盖也没觉得受凉。能让老人坐得安稳顺心,比什么都重要。
二、开空调也得讲“火候”,别让它一直轰轰转
最开始的习惯是空调一开就是一整天,结果电费单上的数字刺眼,家人还时不时感冒咳嗽。厂里的老师傅点醒我:“你当它是铁牛不用休息啊?”后来就学着掌握开关的节奏了。
清晨凉意正好:上午10点前尽量不开空调。 充分利用早晨相对凉爽的空气,把家里南北窗户都打开,让风对流起来(高层住户更明显)。加上一个摇头风扇,足够让屋里空气清新又舒服,还能省下好几个小时的电费。
中午高温难耐: 这是空调真正派用场的时候。我的做法是:等屋里热得坐不住了,再启动空调,让它连续工作2到3小时,把房间累积的热气彻底“压下去”,恢复了凉爽干燥的状态就关机。不是关机就完事,等感觉身上的汗开始冒出来,或者空气又变得闷闷的,再把空调打开运行一阵。 午休时孩子睡觉,那保证这段时间空调是开着的就成。
夜晚助力好眠: 孩子刚洗完澡上床,身上还带着热气。这时候调好温度,设定2小时的定时关闭。这段时间足够让房间凉快下来,身体也适应了这份舒适,慢慢能睡着。等两小时后空调停了,房间温度自然会缓步回升一点,但睡得正香的人感觉不到明显变化,后半夜有点小风扇的微风吹拂就很足够。妻子最认可这点,再也不用整夜担心孩子踢被子着凉了。
三、用好空调,它就是个好帮手
在厂里干久了,明白一个道理:空调没有错,用不对才是问题的根源。
滤网不洗,等于全家吸灰。 拆出来的滤网蒙着厚厚一层黑乎乎的灰尘毛絮,被风吹得满屋跑,孩子揉鼻子、老人咳嗽可能都跟这有关。现在我家固定每周清洗一次滤网——打开盖子取出来,用清水冲冲刷刷,特别是褶皱的地方,洗完晾干再装回去。这几分钟功夫,换来的是更干净的空气和更少的电器故障。
空调房里的“护身符”:薄长袖长裤睡衣。 无论外面多热,进了开空调的房间,全家人都会换上一套纯棉、薄软的长袖长裤睡衣。这层简单的衣服,就能保护好怕风的肩膀、后背、膝盖和小肚子,既吸汗又挡凉气。特别是老人和孩子,穿了后受凉的情况少了很多。
冷热千万别“急转弯”。 尤其孩子刚从外面满头大汗地跑回家,小脸红扑扑,汗珠子吧嗒吧嗒掉。绝不能让他一头冲进很凉的空调房里。我家的规矩是:进门先在没开空调的门厅缓冲一下,马上用湿毛巾擦干头、颈、后背、前胸的汗,湿衣服换掉,然后喝几口常温的白开水。等身上的燥热散了,脸上的红退下去了,再进空调房。 这套流程走下来,因为冷热急剧变化引起的感冒基本没再发生过。
四、一点私人心得
跟电器打了多年交道,越发觉得工具没有好坏,全看怎么用。抱怨空调费电、吹病真的有点冤枉它了。它是帮我们在闷热难熬的夏天里,在家里撑起一方舒爽空间的好帮手。重要的是理解家里每个人的感受,找到他们各自“不冷不热”的那个平衡点。看到女儿在安静学习,儿子开心玩耍,父母舒舒服服地看着电视,这空调的使命就完成了。
最后分享个省电小发现: 现在很多空调都有个模式,遥控器上一般标着 “ECO”、“节能”或者画个绿色小叶子(具体名字看不同品牌)。打开它,空调运行的声音通常会变得低沉、平缓些,就像人干活悠着点劲。别小看这模式,它真能省电,一个月省下百分之十几的电费不成问题,能买好几斤水果。下次开空调前,您不妨看看遥控器或者说明书,把这个功能用起来。
想听听您的经验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也都有自己的妙招:
家里人多,空调温度怎么“一锤定音”?比如我家就得分着来。
省电这事儿,您家有什么特别的“小秘诀”吗?除了那个节能模式。
空调房里的健康问题,老人小孩怎么照顾的? 我家对付冷风和热回来的孩子那套方法还算管用,很想知道您家是怎么做的?咱们互相交流学习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