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俄罗斯外交部发布声明,正式宣布:“不再遵循《中导条约》”,并表示这一国际军控文件已经不再具备约束力。这项协议原本是1987年美苏两国签署的重要军控条约,如今被俄方视为“已死”。这标志着俄罗斯对于美方一系列行为的强烈反应。
在此声明当天,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在社交媒体上毫不掩饰地表示,这一决定是北约国家对俄实施敌对政策的必然后果。他指出,俄罗斯的回应不是普通的外交措辞,而是对美国不断施压的强硬回击,是一场军事摊牌的开始。
这场对抗的导火索源自美军的一次挑衅行动。7月28日,美国军方的一架C-17运输机在英国拉肯希思空军基地完成了一次极具象征意义的核弹运输任务。六枚B61-12战术核弹从美国新墨西哥州通过空中运输运抵英国,这是自2008年以来首次在英国部署核武器。此次行动的公开性质,以及其65万美元的高昂费用,无疑是在向俄罗斯传递一个严峻信号——北约的核力量已经紧逼到俄罗斯的边缘,冷战时期的阴影再次笼罩欧洲。
随着特朗普对俄态度的强硬,矛盾愈加激化。8月1日,特朗普在空军一号上突然宣布,将俄乌停火谈判期限从50天缩短为10天,并威胁如果8月8日前未能达成协议,将对俄罗斯石油征收100%的关税。梅德韦杰夫对此作出警告,称每一次的最后通牒都可能成为走向战争的催化剂。与此同时,普京在芬兰边境与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的会晤中,对特朗普的政治表演表示轻蔑,直言:“所有的失望,源自过高的期望”。这一句带有深刻含义的东方谚语,恰恰揭示了美国领导人政治策略的脆弱与不切实际。
与此同时,俄罗斯不仅在言辞上对美方展开反击,还在军事部署上作出了强硬回应。俄罗斯宣布将部署“榛树”高超音速导弹,这一导弹的射程达5500公里,能够覆盖北约多个国家。俄罗斯外交部还指出,随着美国在菲律宾部署“堤丰”导弹系统以及在澳大利亚举行“护身军刀”演习,北约在亚太地区的导弹威胁愈发明显。这些导弹的部署表明,美方对俄罗斯的战略包围已不仅仅局限于欧洲,而是逐步向全球蔓延。
在此背景下,俄罗斯将“榛树”导弹的部署目标瞄准了白俄罗斯,该地的战略位置使得这些导弹能够直接威胁到三个北约国家。此外,俄罗斯在楚科奇半岛的军事部署也备受关注,这一地区靠近阿拉斯加,俄方一旦部署该导弹,北美的防空系统将面临仅仅十分钟的预警时间。随着俄罗斯的军事技术日新月异,陆基导弹和巡航导弹的灵活部署,俄罗斯的战略威慑力量正愈发强大。
随着俄美贸易额的急剧下滑,美国对俄罗斯实施的制裁开始显得力不从心。白宫威胁对俄罗斯石油征收100%关税,但俄罗斯的经济依赖已经逐渐转向中俄之间的合作,而美国的关税威胁几乎无法产生显著的影响。在这一背景下,特朗普的言辞显得更加空洞。当被问及制裁效果时,他不得不坦言:“可能有效,也可能无效”。这一表现暴露了美国在与俄罗斯对抗中的战略空洞和手段匮乏。
美国对俄部署核武器的举动,不仅在英国引起巨大反响,也在欧洲其他国家引发连锁反应。虽然东欧部分国家公开支持美国的决定,但德国和法国却在背后悄然感到不安。德国甚至批准了向土耳其出口“台风”战机,似乎在试图转移外界注意力。英国《泰晤士报》披露,美军将B61-12核弹交由英军管理,但英军战机却能够进行投送。这样的部署使得伦敦成为首个可能遭受核攻击的目标。欧洲民众的核战争焦虑急剧上升,柏林和巴黎的居民纷纷开始储备应急物资,冷战时期的记忆再度涌上心头。
美国的军事策略及其核武威胁无疑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根据《纽约时报》的报道,俄罗斯装备核弹头的导弹可以在几分钟内打击欧洲首都,预警时间几乎被压缩到极限。而更为危险的是,双方的沟通渠道正在断裂,特朗普在公开场合曾抱怨自己与普京的电话“气氛良好”,但第二天却发现更多乌克兰人死于战火,这种不信任和误判的风险正在增加,使得核战争的爆发几乎无可避免。
在如今的核对峙局面中,俄罗斯和美国之间的关系比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时更加紧张。当年,美苏因误判几乎滑向核战争边缘,如今,这种局面变得更加危险和精心设计。普京已将“榛树”导弹的瞄准镜对准欧洲,而特朗普的核潜艇则在北极水域潜伏。核战争的边缘愈发模糊,世界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险。
参考文献:
1. 《俄将不再维持中导条约单方面自我限制》2025-08-05 16:31 | 来源:京报网
2. 《俄外交部:俄将不再维持《中导条约》单方面自我限制》2025-08-05 09:21 | 来源:央广网
3. 《俄罗斯回应美国部署核潜艇:谨言慎行!》2025-08-05 18:02 | 来源:看看新闻
4. 《反击美国核威胁?“最后期限”将至,俄罗斯放话部署中导》2025-08-06 06:48 | 来源: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