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年轻人流行“上夜校”,如今开始“开夜校”了。据媒体报道,“夜校风”吹到了全国各地,会“整活儿”的年轻人开始在线组局,一般500元10-12节课,他们一边找场地、找教师,一边招募学员。社交平台上,“城市名+夜校”模式的新账号层出不穷。
近日,陕西西安,一群年轻人在“城市缓冲区”夜校开设的书法课上学习。
夜校遍地,这当然是个好事,年轻人展现了强烈的学习欲望。而且从夜校的性质看,大多是一些非功利化的兴趣课程,这也说明年轻人正在形成一种新的生活哲学,一种着重自我提升、精神丰裕的生活方式逐渐成为主流。年轻人不再盯着“提升职场能力”的学习,开始寻找一种更加舒缓的人生节奏。
但传统的夜校如今已经很难满足高涨的热情了。此前有媒体报道,上海市民夜校在今年开班报名时,65万人争抢1万个课程名额。另据相关平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夜校”的搜索量同比增长980%,相关笔记评价数同比增长226%。可以想象,原本带有公益性质、容纳度有限的夜校已经快要“坐不下”了,备受欢迎的夜校需要拓展新的空间。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年轻人自建的夜校开始出现。这种夜校往往是年轻人自己组局,通过社交平台在线上招募学员,并自行联系场地和导师。这种灵活且低门槛的组织形式发展很快,据媒体不完全统计,这类民间夜校已经开到了北京、杭州、成都、福州、深圳、南京、长春、兰州等诸多城市。
但是问题也随之出现。传统夜校办学时间久、经验相对丰富,教学质量有相当的保证。但自建的夜校却是个新鲜事物,据一些学员反馈,诸如课程质量良莠不齐,同行者互相举报,抄袭文案、课表等状况都开始出现,甚至还有以组织夜校的名义骗取钱财的情况。
这也说明,作为新生事物,夜校也亟待出台有共识性的行业规范。到底何为夜校,主要的教学方式是什么,和商业培训有哪些区别,盈利模式主要靠什么,遇到投诉纠纷该通过哪些渠道解决等等,这些都需要行业和相关部门去摸索出解决办法,让夜校实现更加良性的发展。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夜校起初能火,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恐怕还是性价比。不少夜校得益于财政补贴,其运营压力不大,商业色彩也比较淡,没什么“套路”,这些都赢得了年轻人的好感。而现在民间夜校能否保留这种“纯粹”,留住公益性的底色,却留有疑问。
民间夜校只能靠年轻人自己运营,他们要把价格压到传统夜校的“均价”,本身就是个不小的挑战。在采访中就有从业者反映,“早期和我们一起开班的夜校有10余家,现在还能稳定运行的不超过以前的半数”。因此也有人称,现在市面上的各种“500元夜校”只是流量密码,一种吸引眼球的话术,这种价格很难支持长期盈利。
因此,既然社会如此肯定夜校的作用,也期待夜校可以壮大,那么相关部门也不妨考虑出台一些优惠性措施。比如,对于经营夜校的创业者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或是协调学校和社区将闲置的教学资源提供给夜校使用等,通过种种方式,给夜校提供一定的支持和服务。
遍地开花的夜校应当鼓励,但夜校也不可避免地要经历某种身份转换:从小众走向大众,从财政支持走向市场化运营,这个过程必然伴随着阵痛。也希望社会能共同努力,帮助夜校跨越这些障碍,让夜校可以满足年轻人积极好学的愿望,也让终身学习的氛围蔚然成风。
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