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许艳艳 田梦 宋霈雯 李全
在保定市易县寨头村,有一处独立的四合院。1939年11月7日,侵华日军中将阿部规秀在这里被炮弹炸伤,不治身亡,他是抗日战争中被八路军击毙的职务最高的日军将领。阿部规秀为何会命丧于此?那天究竟发生了什么?7月15日,记者一行来到这座小院,寻访当年的故事。
雁宿崖黄土岭战斗击毙侵华日军中将阿部规秀旧址。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李全 摄
在寨头村的主干道南侧,有一条与车同宽的岔路。岔路口竖着一块石碑,上写“雁宿崖黄土岭战斗击毙侵华日军中将阿部规秀旧址”。往前走个三四米,再上十几步台阶,就来到了这里唯一的院落。台阶被大树掩映,院门口有一大片菜地。如今的四合院因为年久失修,仅剩南面的五间房。院子约五六十平方米,收拾得干净利落,不时有游客路过参观。
64岁的陈同锁在这座小院里住了几十年。阿部规秀被击毙时,陈同锁的父亲陈汉文只有六七岁。“那天,日军突然来袭,几个日本官兵进了院,其中一个穿呢子大衣、牛皮鞋。”陈同锁常听奶奶讲起,日军将院中18口人全部赶到南屋炕上,奶奶紧紧地搂着陈汉文,紧张又害怕。官兵随即在屋门口架了条桌,开始摇电话指挥战斗。记不清过了多久,一枚炮弹在小院西面不远处爆炸,奶奶从身边拽来一条黄毛毡被,想盖在儿子身上,抵挡可能蹦来的炮弹皮,被日军大声斥责,吓得奶奶不敢再动。
小院房东后人陈同锁向记者展示曾经的炮弹落点。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李全 摄
陈同锁指着院中房门和影壁间的一处位置,说道:“那时,穿呢子大衣的日本军官就坐在门口,又一枚炮弹飞来,落点就在这里。”弹射的炮弹皮打中日本军官,他从椅子上滑落,躺倒在地,腹部鲜血直流。挤在炕上的百姓毫发未伤。日本兵急忙背着军官仓皇而逃,走了一会儿,奶奶和父亲他们才敢起来活动。
这几枚炮弹从哪儿飞来?在距离小院5公里的涞源县黄土岭村的黄土岭战役纪念馆,记者找到了答案。这里陈列着黄土岭战役的照片、武器和军用物品,其中就有击毙阿部规秀的迫击炮仿制品。
黄土岭村党支部书记陈成介绍迫击炮仿制品。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李全 摄
黄土岭村党支部书记陈成告诉记者,迫击炮真品在中国军事博物馆珍藏。1939年11月4日,为报前一日在雁宿崖战斗的失利之仇,阿部规秀亲率1500人部队前往晋察冀根据地腹地。11月7日,当日军行至黄土岭东面峡谷时,我军集中五个团及一个支队千余人对其发起总攻。战之正酣,晋察冀军区第一分区第1团团长陈正湘在望远镜里发现,在教场小河沟南面距南山小山头100米左右的独立小院内,有腰挎战刀的敌军官出出进进。陈正湘判断,独立小院是敌人的指挥所,当即调炮手李二喜炮击目标。
李二喜只有四发炮弹,前两发并未击中目标,他快速修正,随后的两发炮弹准确落在独立小院中。据日军战史记载,阿部规秀的右腹和双腿数处被炸伤,负伤约三四个小时后,于7日晚9时50分死去。
但当时,参与黄土岭战役的八路军还在紧张的战斗中,并不知道这次战役直接击毙了日军中将。后来从敌方的广播中才知道战绩中还有这么个“大家伙”。
每每有人来到黄土岭战役纪念馆,陈成都会给他们讲述阿部规秀被击毙的故事。他还讲了一个细节:阿部规秀狂妄无比,他从张家口到涞源的路上曾给女儿写了一封家书,其中写道:“爸爸从今天起去南方战斗,战斗的时候是最悠闲且有趣的时候,支那逐渐衰弱,再加一把劲就会投降。”字里行间透露着骄纵傲慢。
阿部规秀号称山地战专家、“名将之花”,却被击毙于黄土岭。对此,河北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教授、博导张同乐评价说:“这虽是偶然,也是必然。一切侵略者都将淹没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击毙阿部规秀对日本的政界、军界造成非常大的打击,日本《朝日新闻》连续三天以通栏大标题刊登文章《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黄土岭战役是敌后抗战中的一次重大胜利,极大鼓舞了广大军民的斗志,在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张同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