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A股上证指数一鼓作气站上3600点后,牛味渐浓。与此同时,中信证券一则题为《水牛行情5问》的研报热传。
在这篇报告中,中信证券明确提出:“市场近期已经演绎出比较典型的水牛特征。”
问
“水”来自哪儿?
机构资金和散户资金都出现了流入。
更值得一提的是,7月以来,保守的交易型资金可能也开始调仓。
问
“水”牛行情到哪儿了?
参照历史上基本面和流动性背离的水牛,持续时间通常不超过4个月;
6月作为本轮市场从存量转为增量的起点(以机构票、量化票、保险票等不同风格板块不再相互虹吸而是同步上涨为特征),那么目前水牛行情才持续不到2个月。
实际上,中信证券“水牛行情”的说法并非孤例。此前已有不少机构在报告中提及类似的说法:
包括“流动性牛市”(来源:广发证券),“再通胀牛市”(来源:华创证券),“资金盛与资产荒”(来源:中金公司),以及更早的“科技牛”(来源:兴业证券)。
1
什么是“水牛”?能持续吗?
“水牛”就是资金面占主导因素、ROE相对缺位的市场。
比如日本80年代的金融自由化、韩国98年取消外资持股比例限制,也催生过“水牛”。
与“水牛”相对的,是ROE牛、政策牛、产业周期牛。
发达市场牛市多数由ROE和产业周期牛驱动,如美股当前的AI、日本90年代末期的信息技术;新兴市场较易出现政策牛或水牛。
A股历史上大部分时间的走势与盈利还是比较贴合的,典型的水牛(股债双牛+基本面向下)只出现过两次:
一次是2014年7月-2015年6月,即在当期业绩不佳的环境中,市场在极为宽裕的流动性推动下大幅上涨;
还有一次是2020年2月,也有短暂的水牛出现,但随后基本面复苏,转入股牛债熊阶段。
广发证券最早于2024年底看好A股将出现“结构性水牛”。
2024年底,12月的两个关键会议明确定调了2025年“宽货币+宽财政”的基调,且市场成交维持热度、交投活跃,已经出现“水牛”的端倪。
但广发证券当时的预判是:2025年总量层面复制2015年A股水牛的概率不大。不过也看好结构性ROE回升的领域,可以产生结构性的“水牛”:
更看好【稳定价值类】资产和【景气成长类】资产,具备产生结构性“水牛”的两个条件:
①不可证伪的ROE预期;
②符合场外增量资金的风险偏好。
而【经济周期类】资产或难产生水牛。
(来源:广发证券《古今中外的“水牛”是如何演绎的?》,发表时间2024年12月底)
回头看2025年上半年的行情,这两类资产的确大幅领跑大市,但情况在7月份出现了一些变化,“反内卷”政策出现了。
华创证券认为“反内卷”不只限于主题行情,而是牛市上、下半场的拐点,将推动通胀回归。本轮牛市上半场在国家队托举下完成“金融再通胀”,下半场将进入“实物再通胀”。
“金融再通胀”指的是:在实物价格端通胀回归前,股市成为剩余流动性的承载器。
上半场,A股像历史上其他流动性托举的牛市一样,小盘成长风格更占优。
预计下半场“实物再通胀”:
M1 与PPI 转正,驱动 EPS 修复,基建+生育补贴+制造出海有望打开需求空间。
华创证券还指出:牛市进程上,“先立后破”。
科技、红利已经先立;未来两年,结构转型将带来三大增量,推升A股ROE中枢,从而实现更持续的长牛。
“在通胀温和回升的宏观叙事以外,结构转型带来的三个增量同样值得期待:
科技AI突破、红利股东回报、制造反内卷,这都可能推升A股ROE中枢在未来两年实现比经济更强劲的增长,
叠加险资等中长线资金高ROE+高现金流的投资偏好,实现更可持续的长牛基础。”
(来源:华创证券《再通胀牛市系列》,发表时间:2024年11月~2025年7月)
2
还有更多“水”?
时间来到2025年6月,上证指数已经来到3400点上方。
广发证券也更新了观点:【经济周期类】资产成为打开指数空间的中军力量。宏大叙事可能带动经济周期类资产的上行预期、从而形成指数的突破。
这个最新判断主要基于资金面的变化:“上行收益和下行风险不对称”,未来四个蓄水池或为A股持续提供“流动性”。
(来源:广发证券,《市场不缺钱》,发表时间:2025年6月)
截至7月27日,当前“蓄水池”最新情况:
①融资余额继续抬升(已超过去年924);
②外资从流出转向流入(被动资金先行);
③四大沪深ETF流出减缓;
④居民新开户及新发基金尚无明显变化。
换言之:从增量资金内部结构看,“水”还有继续增加的空间。
中泰证券也表示:本轮是险资先入市,公募和个人投资者可能是后续的增量。
“2021年之后,地产景气度的下滑导致居民部门存款增速较快,居民部门资金欠配;这部分资金在过去几年市场赚钱效应较差的时候入市相对较少,随着指数突破和板块轮动,市场赚钱效应抬升,后续有望成为市场重要的增量资金。”
(来源:中泰证券,《资金面有望驱动市场继续上涨》,发表时间:2025年7月)
华创证券指出:在上半场金融再通胀阶段,机构反应滞后,居民超额储蓄是本轮存款搬家的最大基石。这也是为什么小盘成长风格占优。
当前股票市值/居民存款仍处于低位。去年924行情发动前为近十年最低点56%,与2014-2015 年牛市起步时低点的54%接近,截至7/25,该比值回升至68%。
假设其他条件不变、仅考虑增量资金等于市值扩张,中性假设下市值扩张7%或对应上证3839点;乐观假设下市值扩张 16%或对应上证4175 点。并且上述测算较为保守,若等额现金投向股市,则股市价格或将具备更大向上弹性。
(来源:华创证券《再通胀牛市系列》,发表时间:2025年7月)
3
“水”往哪儿去?
流动性这么充裕,指数为何还是冲高回落?板块为何快速轮动?
中金公司给出了合理解释:市场一开始总会“想得更多”,进而导致透支。
924对政策的憧憬如此;1-3月AI行情时的“东升西降”叙事如此;4月后的新消费、创新药和7月的周期一定程度上也是如此,本质上没有太大区别。
广发证券也指出,观察历史上四段比较明显的流动性驱动(而非基本面驱动)的牛市,存在一个共同规律:
周期与金融往往是启动的引擎,而“低位策略+催化”才是行业轮动的重要因素。
7月以来,在指数向上突破的过程中,确实也遵循了这一规律:
比如,最近三个月涨幅靠后的周期风格率先启动,钢铁、建材、建筑、地产、煤炭等前期表现较差的方向在近期反内卷、水电站建设、城市更新等主题提振下,表现出较强的超额收益。
那么从行业轮动的角度,目前最值得关注的就是AI算力和应用:
作为前期滞涨方向,有望在行业轮动中重新获得资金青睐。
算力和应用方向,也符合上文提到的“不可证伪的ROE预期”:
近期海外AI产业周期的不断推进,也进一步验证了应用端的推进对算力的需求仍然较为强劲。因此,后续国产算力的需求仍然会偏强,而国产算力的优化,对国内应用端的发展也将形成提振。
(来源:广发证券,《流动性推升牛市,行业轮动有何特点?》,发表时间:2025年7月)
中信证券在5问那篇研报中,相对看好科创、恒生科技等补涨机会。
问:“水牛”环境下,“反内卷”和“科创”还有补涨机会吗?
答:有。“水牛”环境下,资金可能寻找前期涨幅相对较小的板块补涨机会:1)反内卷主题行情下,部分低估周期板块;2)人工智能大会后,滞涨的科创板相关催化机会。
问:突破3600点后,如何应对?
答:“水牛”环境将主要指数推升至3600点附近。接下来,还能关注哪些方向?
中信证券建议通过以下三个维度把握后续轮动补涨的机会:
1)平衡港股、A股的资产配比,增配恒生科技;
2)关注科创板的补涨机会;
3)以中报季为界,
在中报季结束前,A股围绕有色、通信、创新药、军工、游戏五个行业轮动,同时以主题思维切入一些反内卷品种;
到中报季末尾,如果伴随着关税战预期的稳定,出海可能会重新形成板块性行情接力(如创新药、工程机械、两轮车、白色家电、电气设备、消费电子、纺织制造等)。
(来源:中信证券,《水牛行情5问》,发表时间:2025年7月)
中泰证券建议,8月除了科技,还要关注大金融。
1)银行核心受益于经济尾部风险下降,高股息适配金融机构的“资产荒”逻辑;
2)保险受政策影响,投资端压力减轻,负债端预定利率的下调将推动新业务负债成本继续下降,缓解利差压力,稳定行业盈利;
3)券商是较为典型的β行业,随着市场成交量的扩张,预计能有较高的弹性。
(来源:中泰证券,《资金面有望驱动市场继续上涨》,发表时间:2025年7月)
华创证券从长线维度,看好红利、周期、内需资产:
当前行情正处于上半场向下半场切换的观察期,上半场核心驱动力为居民存款搬家推动小盘风格占优,到下半场,更应打开需求侧的想象力。
上下半场切换期,因短期业绩依然承压,使得内需相关的板块估值(PE)处于低位,反而是长线资金收集红利扩容筹码的关键窗口期。
红利扩容筹码包括:消费内需龙头+周期资源品+红利低波。
(来源:华创证券,《再通胀牛市》,发表时间:2025年7月)
中金公司从择时维度做了建议:
在亢奋的时候追,不如在低迷的时候买和提前埋伏来得更好。亢奋的板块在高位锁定部分利益,也可避免回撤。
过剩的流动性为指数提供支撑,同时也提供了结构性轮动机会:
1)分红侧可以适度从短期透支的银行部分切到保险;
2)成长侧可以从透支的新消费切到AI应用(游戏互联网、短视频、软件等)、机器人与零部件,创新药短期也有些透支但长期逻辑依然成立;
3)周期的重心在需求而非供给。
(来源:中金公司,《资金流向:被动流入激增,主动低配程度扩大》,发表时间:2025年7月)
科创板特别风险提示:科创50ETF、科创半导体ETF等基金资产投资于科创板,会面临科创板机制下因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包括但不限于科创板上市公司股票价格波动较大的风险、流动性风险、退市风险等。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法律文件,判断是否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不保证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此外,ETF产品特定风险还包括:标的指数回报与股票市场平均回报偏离的风险、标的指数波动的风险等。 T+0特别风险提示:恒生科技指数ETF作为跨境ETF,实行T+0回转交易机制(即当日买入,在交收前可以于当日卖出),资金运作周期缩短,可能带来短期波动风险。 恒生科技指数ETF投资于港股市场,会面临港股通机制下因投资环境、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包括港股市场股价波动较大的风险、汇率风险、港股通机制下交易日不连贯可能带来的风险等。风险提示:以上仅作为服务信息,部分引用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华夏基金官方立场。提及个股不作为推荐,不作为投资依据。指数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或承诺。ETF二级市场价格涨跌幅不代表实际净值变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港股央企红利ETF、自由现金流ETF风险等级为R3(中风险),其余基金风险等级为R4(中高风险),具体风险评级结果以基金管理人和销售机构提供的评级结果为准。上述基金为股票基金,其预期风险和预期收益高于混合基金、债券基金与货币市场基金。作为指数基金,可能出现跟踪误差控制未达约定目标、指数编制机构停止服务、成份券停牌或违约等风险。
上一篇:痛经假如何“无痛”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