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师们对新技术的不断认识和实践,人工智能在教育应用方面,从简单的数据采集、分析和处理,转向更复杂解决教育痛点问题。一些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利用大数据、大模型等技术,在互联网科技企业的支持下,作出了很多有益探索,这也为我们规划和探索人工智能赋能校园阅读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人工智能+阅读有哪些应用场景?一起来看专家怎么说!
詹伟华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党总支副书记、副主任
丰富阅读形式的多样化
智慧课堂大屏,集成人工智能能力和丰富的电子课本、电子书和规范的朗读音视频资源,为早读和学科课堂学生朗读跟读提供贴心支持;智能阅读机,提供个性化的阅读条件,低龄的孩子可以扫图书封面让机器阅读,有的设备还可以指读,机器读出手指的内容,为孩子扩大阅读,交互阅读提供机会;VR/AR学习设备,还可以提供天文地理、文化环境、科学实验等情景体验式学习资源。
提升阅读过程的智能化
大模型的应用、智能体的交互,未来将会让每个学生都可以拥有一个贴心的智能学习伙伴。它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阅读计划,一起定时提醒阅读活动,还可以适时进行阅读对话,引导孩子深入思考和进一步阅读;它可以根据孩子阅读内容分析阅读习惯和兴趣爱好,提供个性化推荐书目,以合适的节奏和内容密度有效供给;它能以作者的姿态与孩子深入交流和探讨,还会以游戏闯关的方式辅助孩子阅读,根据其学习进度和表现适配学习内容。
去年12月,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研制的《北京市中小学生阅读能力分级标准指南(试行)》发布,教师可以按照指南更精准地设计学生阅读任务,推介适宜的阅读素材,并充分利用课后作业、笔头测试、跨学科主题学习中的相关活动,测量学生阅读能力水平,不断改进教学。这为校园阅读在学科教学的落地提供了精准的指南,也为阅读过程的智能化提供了很好的实施标准。教师的智慧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为推进大规模的分级阅读、进阶式阅读、项目式阅读,持续提升学生阅读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拓展阅读转化的智能化
写作和表达是将阅读成果转化的重要手段,是增进个人知识、促进交流与沟通、激发创新思维、记录个人成长的途径,已有一些人工智能产品在这方面崭露头角。比如,开展中文作文智能批阅,以人工智能生成作文数据报告,提出修改建议,辅助老师提升作文教学质量、提高作文批改效率,帮助学生充实写作内容、掌握写作技巧、优化写作表达。
一些阅读分享APP、学校智慧校园平台为学生们阅读和朗读作品提供交流共享平台。学生将自己读的课文、古诗、阅读体会、经典作品推荐等分享给小伙伴们,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在交流中不断成长。
实现阅读档案的数字化
学校可以建立数字化阅读档案袋,跟踪和记录学生的阅读历程、偏好,跟踪阅读进度、评估阅读技能的进步,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学生通过阅读档案反思自己的阅读习惯、遇到的挑战和如何克服这些挑战,通过分享自己的阅读档案袋,促进同学间的交流和学习。教师通过阅读档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能力和进步,从而提供更有针对性地支持和指导。这种教育工具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和教育工作者的教学都具有积极地影响。
目前,人工智能赋能校园阅读,逐渐从点上的突破向面上的融合创新发展,从单一的阅读数字化向全链条全过程的阅读、表达与写作、交流与合作智能化发展,以“小切口”形式在试点、迭代、优化中不断丰富、拓展和赋能。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伦理问题、个人隐私保护和视力保护等问题,因此要适度、适切地应用智能化的设备、人工智能软件应用,使其符合学生学习规律和身心发展需要,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文:詹伟华
编辑:姜思瑶
编审:张秋颖
终审:冉阳 郝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