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显示,自2015年起,中国连续12年稳居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
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从2015年3.3万套跃升至2024年55.6万套,十年增长超16倍,2025年预计突破60万台。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突破30.2万套,较2015年的7万套增长超4倍。此外,在出口方面,2025年上半年工业机器人出口增速达61.5%,欧洲市场份额占比近30%。
这一成就不仅彰显了中国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强大实力和市场需求,也预示着中国制造业向智能化、自动化转型的决心和步伐。
在应用场景方面,工业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71个行业大类和236个行业中类。
值得关注的是,在制造业领域,汽车、电子、光伏及锂电行业的机器人密度突出,助力中国制造业的机器人密度在全球范围内攀升至第三位。
其中,汽车行业的表现尤为突出。伴随电动汽车市场的蓬勃兴起以及传统汽车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转变,机器人于汽车生产线的应用日益广泛。从焊接、装配至质量检测,各个环节均有机器人参与其中。
电子行业则依赖于高精度、高效率的机器人进行芯片封装、电路板组装等精密作业,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光伏行业在硅片切割、电池组件组装等环节大量采用机器人,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了生产安全性。锂电行业在电芯卷绕、注液、封装等关键工序中,机器人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加速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光伏行业在硅片切割、电池组件组装等环节大规模应用机器人,既降低了人力成本,又提升了生产安全性。锂电行业在电芯卷绕、注液、封装等关键工序里,机器人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推动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进程。
当下,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正处于从“规模扩张”迈向“质量跃升”的关键转型阶段。借助技术自主化突破、场景多元化拓展以及生态全球化构建,预计至2030年,中国将打造出5个世界级机器人产业集群,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将超过90%,工业机器人密度将突破1000台/万人,进而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的策源地与高端制造的核心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