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柬持续交火,中国为何按兵不动?特朗普做了一个示范,却没有达到预想的调停效果,而东盟成为了关键角色。
泰国代理总理普坦
近日,东南亚地区的泰柬边境冲突吸引了全球目光,国际社会很多都在猜测:谁能让这场冲突降温?
有人觉得中国会出手,毕竟泰柬两国都是中国的邻邦,但中国坚持和平促谈,并未过多插手。
也有人等着看美国的动作,要知道,特朗普常常以“和平斡旋者”自居,但局势的走向,却悄悄绕开了这些猜测。
就在泰柬双方交火第四天,泰柬同意由马来西亚担任调解人,两国领导人将于28日在马来西亚举行会晤。
对此,泰国总理府发言人也对外证实了这一消息,普坦将会在28日前往吉隆坡出席区域和平磋商会议。泰方还声明洪玛奈也将出席。
马来西亚外交部长穆罕默德也表示泰柬已接受马来西亚作为调解方斡旋冲突,还称泰柬双方都认为其他国家不应介入此事。这句话的意味不言而喻。
柬埔寨首相洪玛奈
实际上,特朗普没有错过这个“露脸”的机会。早在前一天,他就在社交媒体上高调宣布,已经分别给柬埔寨首相洪玛奈和泰国代理总理普坦打了电话,还放出了“狠话”:只有停火,美国才会考虑和两国谈贸易协议。
当时,电话那头,两位领导人也都给出了积极回应,洪玛奈说“同意立即无条件停火”,普坦也表示“原则上接受停火”。
特朗普大概觉得“胜券在握”,毕竟用贸易协议施压,是他熟悉的套路。
然而,特朗普的“调停成果”似乎并没有那么稳固,在通话后的3小时,泰柬就互相炮击并持续交火,双方还又一次互相指责对方先动手。
更有意思的是泰国官方的表态,总理府发言人集拉育一边感谢特朗普的“关心”,一边强调泰国更倾向于双边对话,不希望第三方介入。
这时候,东盟的动作更值得关注。作为今年东盟轮值主席国的马来西亚,被泰柬两国请去当了调解人。
不难看出,相较于特朗普的“插手”,泰柬更倾向于在东盟内部,由马来西亚担任调解人来解决问题。
特朗普
特朗普这次介入泰柬冲突并以贸易协议施压,很大程度上,他是想在泰柬边境问题上,彰显自己的影响力,但只靠施压就逼迫双方停火,哪有那么容易。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对东盟的积极斡旋与泰柬会晤是表示支持的,恰恰是看懂了这种逻辑。
作为地区大国,中国当然不希望周边生乱,但更清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让东盟自己解决内部问题,既能照顾两国的面子,又能强化地区组织的凝聚力。
现在,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吉隆坡的会谈。泰柬双方愿意坐下来谈,本身就是进展;
而马来西亚作为东盟轮值主席国,对泰柬两国情况较为了解,由其调解更符合两国利益和地区稳定需求,另外,马来西亚也得到了中方的有力支持。
不过,泰柬如何在谈判中平衡各方利益、达成切实可行的停火协议,以及建立长效边境争端管控机制,是摆在双方面前的难题。尤其是能不能达成停火,现在还不好说。即使达成,估计也很脆弱。
但此次在马来西亚的会晤是冲突解决的关键一步,还是希望双方能抓住机会,通过对话协商化解矛盾,为边境地区民众带来和平与安宁,也为地区的稳定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