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咖啡还没喝完,一个能深度解析整个光伏产业链的专家级AI问答系统,就从零诞生了——这不是科幻电影的桥段,而是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一个展台上演的真实一幕。当大模型产业竞争从“技术炫技”转向“能力沉淀”,不少科技企业已重点瞄准“智能体”这一赛道,在7月26日至29日举行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相继带来智能体相关进展。
Agent,中文名智能体,是指能够感知环境并采取行动以实现特定目标的代理体,可以是软件、硬件或一个系统,但是要具备自主性、适应性和交互能力。作为2025年最受瞩目的技术之一,全球AI智能体市场规模已突破50亿美元,年增长率高达40%。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栗蔚认为,大模型是AI智能体的基座,如同AI智能体的“大脑中枢”,是构建AI智能体决策模块的核心根基,而AI智能体则为大模型赋予了“行动的肢体”。
当下,在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浪潮中,AI智能体正加速从工具属性向产业智能体的核心引擎跃迁,并加速产业边界重构。全球市场同步迎来爆发期,东南亚成为增长新高地。
在容联云承办的“重塑升力·AI智启新增长”AI AGENT落地实践与产业创新论坛上,东南亚数字智能解决方案总监Simon Amran表示,该地区依托7亿年轻人口、80%智能手机渗透率及2030年1万亿美元的数字经济规模,催生出巨大的AI刚性需求,2025年70%东南亚的企业将部署AI解决方案。容联云相关负责人介绍,面对多语言服务成本高企、促销期咨询暴增等痛点,容联云Virtual Agent通过方言理解、全渠道整合及弹性架构,实现80%咨询自动化,响应时间从3天压缩至10秒,为出海企业提供可复制的智能运营范式。
阿里云、蚂蚁集团、腾讯、商汤、容联云、阶跃星辰MiniMax……不少企业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带来了智能体相关进展。
繁荣之下,智能体对算力的巨大渴求也同时困扰着人们:本地设备就像一位“蚂蚁搬家”的苦力,难以支撑高并发、高算力需求的智能体任务,尤其是需要大量GPU运算的工作,普通的办公电脑根本“hold不住”。为缓解这一痛点,阿里云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发布了首款专为AI智能体打造的“超级大脑”无影AgentBay。这台云端电脑不仅能执行代码运行、网页浏览、数据分析、程序开发、表格制作等基础任务,还具备视觉理解、自然语言控制、任务解析等多项AI技能,能够在Windows、Linux、安卓等多个系统间无缝切换,随时调用“云”上的算力、存储和工具链资源,让AI开发者告别繁琐的安装和配置。
此外,技术人员介绍,过去AI智能体在执行任务时可能会对本地电脑文件系统进行修改、删减等操作,执行过程就像一个“黑匣子”,轻则留下垃圾文件让系统“发胖”,重则导致文件丢失或数据泄露,无影AgentBay则提供了数据加密传输和权限严格隔离的安全沙箱环境,筑起了一道“防火墙"。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孙奇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