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号,咱们在西昌发射了一颗卫星,代号叫“实验28B”。
这些都是平常的做法,我们的火箭发射都快像每周更新一样了,大家也都习惯了,官方公告写得也很低调:“发射完全成功,用于空间环境探测,”
不过接下来几天发生的事,却让全世界的航天圈都炸了锅,尤其是天天盯着咱们的美军太空部队,更是感觉“活见鬼”了。
按照发射前的公告,它应该会进入一条倾角35度的轨道。但全世界的雷达网,在那个轨道上搜了几天,连根毛都没找到!
一颗大几吨的卫星,在众目睽睽之下,就这么人间蒸发了?这下外网的各种猜测都来了:“发射失败了?”“解体了?”
就在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几天后美国太空部队的数据库里,突然“叮”的一声登记了一颗新的中国卫星。
就是那颗“消失”的实验28B可所有人点开它的轨道参数一看,马上就发懵了,后背直冒冷汗,它的轨道倾角,根本不是预告的35度,而是11度!
倾斜角是11度,这就意味着这颗卫星几乎是挨着“腰线”飞是典型的近赤道轨道,
而我们发射它的西昌基地,在北纬28度,相当于在橙子的“上半身”比较靠上的位置。
你怎么能从一个橙子靠上的位置,扔出一个东西,让它正好贴着中间的腰线转圈,而不是斜着飞呢?
在航天领域,这几乎被认为是“逆天而行”!最省燃料、最简单的发射方式,就是顺着发射场的纬度飞。所以从西昌发射的卫星,轨道倾角通常都是35度以上。
想从西昌飞出11度的轨道,只有一种可能——在太空中,进行一次极其暴力的“空中漂移”!
这跟咱们在高速公路上变道可不一样。在太空中改变轨道倾角,好比你开着时速几万公里的车,突然要来个90度急转弯,那需要消耗的能量和对车身(卫星的控制力,简直是天文数字!
所以当这个11度的轨道参数一公布,全世界的航天专家都懵了,脑子里只剩下两个问题:
中国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代价,干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这颗卫星,到底要去干什么?值得这么折腾?
官方的说法,还是那句我们已经听得耳朵起茧的“标准答案”:空间环境探测。
懂的都懂,在中国航天领域,这句话约等于:“别问问了也不会说,自己悟。”
这样这颗不惜血本也要玩“空中漂移”的卫星到底在悟什么“道”呢?
我们不妨把时间线拉长一点看,
实践21号卫星,上演“太空拖车”,把一颗报废的北斗卫星给拖走了。
实践26号卫星,在天上搞了个“空中加油”,吓得美军两颗卫星赶紧凑过来围观。
天舟六号货运飞船,也展示了精准的在轨操作能力。看出来了吗?咱们的“实践”和“实验”系列一直在悄悄地修炼各种“太空绝技”。
而这次实验-28B的“大角度漂移”,毫无疑问,是这些绝技里最高阶、最硬核的一招!
未来中国的卫星会成为真正的“轨道变形金刚”,它能从任何一个发射场发射升空,接下来转变一下,去执行任何轨道上的任务,战时急需补一颗侦察卫星?没问题从内陆发射场出发,到天上转个弯就直接到位!
它可以随时“跳出”敌人的预判。对方以为你会走A路线,结果你一个“漂移”从B路线杀出来了,打他个措手不及!
这种能力,在未来的太空对抗中,就是一张能改变战局的“王牌”!
现在美俄的天基雷达差不多24小时全方位监控,一颗卫星却能无缘无故隐匿好几天,这本身就挺反常的,
这背后可能隐藏着更可怕的技术:轨道欺骗?是不是发射了某种诱饵,让对方的雷达“看走了眼”?隐身材料?卫星表面是不是用了某种能吸收雷达波的特殊涂层?
静默潜航?它是不是在某个阶段关闭了所有电子设备,像一艘“幽灵潜艇”一样在黑暗的太空中悄悄完成了变轨?
我们只知道,当它再次出现时,已经用一种不动声色却又无比震撼的方式,向全世界宣告:
那个你们认为技术上极难实现、耗费巨大、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大角度轨道机动”,我们不仅做到了,而且做得干净利落。
在美国天天嚷嚷着要搞“高机动性星座”、“轨道战争”的时候我们用一次低调的发射,一次“意外”的消失一次惊人的亮相,完美地进行了一场实战演练。
不显山不露水但一出手,就是让对手看不懂、学不会的“独门绝技”。为这份深藏不露的强大,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