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7月29日讯(通讯员 史海 记者 姜天圣)近日,国家生态环境部公布的2025年企业ESG优秀案例名单显示,光大环保能源(镇江)有限公司申报的“智慧赋能•绿色共生——打造环境治理与资源循环的双轮驱动典范”案例成功入选。该案例的入选,体现了企业将环保底线转化为发展红线的实践路径,其通过技术创新与智慧管理模式,实现了环境效益、资源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同时亦得益于监管部门持续强化监管效能、深化精准服务的坚实支撑。
智慧循环赋能 构建行业资源化利用标杆
作为生态环境部2025年企业ESG优秀案例,光大环境镇江项目以“智慧赋能•绿色共生”为实施路径,在环境治理、资源循环与社会责任领域实现系统性突破。该项目依托智慧化管理手段,使环保治理更趋精准高效:通过构建环境指标全天候监控与智能预警系统,并运用DCS远程监控平台,实现对生产全流程的实时调控。覆盖烟气处理到水质监测全环节的运行数据均实现实时传输与智能分析,不仅显著缩短环保检查响应时效,更实现药剂消耗与设备运维的精准管控。
同时,依托“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式,光大环境镇江项目将传统认知中的“废弃物”转化为可利用资源,构建起多层次资源循环体系。在废水回用环节,项目采用“砂滤+碳滤+超滤+反渗透”四级深度处理工艺,有效解决高盐、高硬度问题,出水水质显著优于工业用水标准,实现每日400立方米废水全量回用,达成全厂污水“零排放”目标。沼气增值方面,通过“生物脱硫+膜法脱碳”工艺,年均可供应清洁能源91万标准立方米,形成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格局;通过扩建离心空压机系统,在保障自身用能需求的前提下,向周边新材料产业园区内企业供应压缩空气,以能源共享模式深化区域绿色协同发展。
自烟气超低排放改造至废水全量回收利用,由沼气清洁能源转化至能源梯级利用,光大环境镇江项目构建了“垃圾处理—烟气净化—废水回用—沼气利用—能源供应”的全流程循环链条。
监管保驾护航 筑牢环境安全防线
对于垃圾焚烧发电等重大环保民生项目,镇江市环境卫生管理服务中心始终聚焦保障环境安全、提升处置效能水平、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三大核心监管目标。
严格依据国家及地方最新环保标准与技术规范,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生活垃圾焚烧处置全过程监管细则,为光大生活垃圾焚烧厂的规范化运行及技术改进提供了清晰的“标尺”。通过建立“日常巡查、专项检查与在线监控相结合”的全方位监管体系、持续监测烟气排放、渗滤液处理及飞灰处置等关键环节,监督企业严格落实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依托厂区电子显示屏等载体实时公示主要污染物排放数据。目前光大环保能源(镇江)日处理生活垃圾1450吨,各项环保指标均符合国家排放标准。
镇江市环境卫生管理服务中心以建设“无废城市”的目标导向,着力提升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指导光大生活垃圾焚烧厂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通过加大投入力度、优化工艺体系,有效支撑企业依托技术创新与智慧管理,实现环境效益(碳减排效率达40%)、资源效益(年节水量达9.52万吨)与社会效益(服务区域绿色发展)的有机统一,为城市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实践范例。
打造科普基地 深植环保低碳理念
光大环保能源(镇江)有限公司不仅是一座垃圾焚烧发电厂,更是一处综合性环保生态教育基地。市环境卫生管理服务中心定期组织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在校学生和市民代表前往该公司,经常性组织开展“童眼看城管”“跟着垃圾去旅行”等系列科普实践活动。
在主厂房参观走廊,参观者可借助中央控制室的数字孪生系统实时观察垃圾处理全流程。厂区内设置的垃圾分类主题游乐设施及观火平台等装置,配合专业人员的讲解与互动环节,将复杂的环保工艺转化为直观的互动式教学场景,构建从理论认知到实践体验的教育闭环,使垃圾焚烧的“邻避效应”转化为市民主动接纳环保科技的“迎臂效应”,有效提升了公众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
镇江市环境卫生管理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始终秉持监管与服务并重的原则,以更严格的标准坚守生态环境底线,以更优质的服务激发企业内在动力与创新活力。光大环保能源(镇江)有限公司在环境、社会及治理(ESG)的实践成果,为全市乃至全国生活垃圾处理行业树立了典范。我们将持续完善监管体系,推广先进经验,引导企业稳步推进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