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林碧涓)技术与应用,共生共长。2025年人工智能迈入规模应用元年。如何让前沿科技真正走出实验室,普惠千行百业?
继4月升级智能云能力体系后,在7月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中,中国电信再发力,带来五大成果:发布智传网(AI Flow)技术体系、算网一体服务、“见微”大模型安全能力、星辰AaaS体系(智能体即服务)、星辰TaaS体系(终端即服务),持续推动“息壤”智能云能力体系升级,为AI规模应用的产业版图再添一笔。
图为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中国电信人工智能生态论坛
从基础设施到大模型再到软件服务,中国电信此次创新成果的发布不仅标志着AI能力的全面跃升,更印证了这家央企在向科技型企业转型路上,迈出了坚实的创新步伐。
“中国电信准确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趋势,全面拥抱人工智能,推动企业战略由‘云改数转’向‘云改数转智惠’升级。”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说道。
中国电信的“AI+”解题之道,正凝聚在“智”与“惠”二字之中。
触达:从终端着手,让AI触手可及
作为连接数字与物理世界关键“触点”,终端成为AI普惠的重要入口,正迎来“排浪式”增长机遇。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速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据IDC预测,2025年仅中国市场的AI手机、平板及电脑出货量就将增长20%,而智能眼镜等穿戴设备更可能激增99%。
在这场变革中,如何实现高效能的推理至关重要。泛在终端端侧算力弱的情况往往限制了AI场景应用能力。此外,终端厂商加载云侧AI服务周期长、开发难度高,阻碍了规模化落地。
聚焦AI终端体验,在本次大会中,中国电信带来了星辰TaaS体系(终端即服务),以终端为入口,深度融合云端资源与AI技术,为用户打造智能、安全、便捷的跨端体验,推动AI服务在多端、多屏间无缝流转。
基于TaaS体系,中国电信打造了AI手机、AI中屏、AI一体机三大AI入口成果。其中,麦芒40+星小辰终端智能体作为国内首款内置大模型反诈能力的手机,开创了通话交互安全新范式。与传统反诈依赖码号标识不同,该手机在用户授权后,能实时监测通话中的敏感词,并通过弹窗、语音或震动即时预警诈骗风险;通话结束后,还能自动生成自然语言反诈报告,清晰告知风险等级并提供专业防范建议。
当前,人工智能应用呈现“研发创新引领、消费体验升级”的双轮驱动格局。实现AI技术广泛应用与最佳用户体验,生态协同至关重要。中国电信联合航旅纵横、高德地图等应用伙伴,以及荣耀、中兴等终端厂商,深化终端生态合作,加速推进“AI+场景”落地与普惠化。据悉,中国电信推动AI手机、AI云电脑、AI摄像头等智能终端的普及和规模发展,赋能用户超8700万。
普惠:智能服务,加速AI场景落地
在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中国电信致力于推进AI像水电般成为可及、可控、可信赖的新型数字信息基础设施。“中国电信突出应用导向,紧密结合生产生活场景,形成了以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数智化转型的丰富实践。”在推动AI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生产一线,中国电信整合内外部优质资源,构建了体系化的AI应用推进机制。
打造全流程工具链,降低模型开发技术门槛。MaaS作为对云计算PaaS(平台即服务)与SaaS(软件即服务)的增强,横跨AI平台层与应用层,能有效降低中小企业使用AI技术的门槛、成本及运维复杂度。中国电信星辰MaaS平台构建起“算力-模型-数据-工具-应用”全链条AI服务能力,集成超80个行业大模型以及50多个高质量数据集,一站式满足用户多云算力调度、数据标注处理、大模型训推用的需求,深度赋能AI+场景应用落地。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人工智能从生成式大模型向AI Agent和Agentic AI发展,互联网进入智能体时代,引发功能、业态与体系架构的变革。大模型与智能体之间的关系,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认知”与“行动”的分工协作,二者协同进一步推进AI技术落地。中国电信推出星辰AaaS体系(智能体即服务),构建起高效可扩展的“X-HUB架构”标准化MCP工具能力体系,以及基于通用、行业、端侧三类大模型的特色行业AI Agent体系。通过标准化流程、智能化方案生成平台与全链工具为客户提供服务,为用户打造场景化、标准化、跨域智能体解决方案,助力产业智能化升级新需求的落地与推进。
在技术协同的驱动下,AI智能体已经在场景中展现提质增效价值。星辰城市治理智能体推动城市治理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预防,目前平台已在3个区城运中心落地,实现任务自动发现核实时间从1小时缩短至2分钟,处置效率提升超75% ;星辰灌区旱涝先知智能体实现农业智慧化升级,已服务于广东、陕西、浙江等10省60余个灌区实现亩均节水20%,增产30%;星辰纺织智能体实现工艺参数智能调控与布匹质量边织边检,实现交付效率提升99%、生产效率提20%,长疵检出率超99%……据悉,中国电信面向工业、应急、教育等行业研发80多个行业大模型和20多个智能体应用,服务行业客户超2万家,联合30多家央企打造AI+应用标杆。
筑基:构建无处不在的智能根基
AI必须落地,技术是根。发展自主可控的“根技术”,既是响应科技强国的大命题,也是企业发展的必答考卷。应用只是中国电信“云改数转智惠”战略的一环,其目标更在于实现AI化的全面渗透与升级。
人工智能应用落地,离不开数字底座的支撑。中国电信创新打造智传网,旨在整合通信网络与 AI 模型的创新架构,让智能本身能够突破平台的限制,在“端、边、云”的层级化架构之间像数据一样自由流动、随需而至,让 AI 应用无处不在。智传网把各个智能体连接为一个整体,突破单个设备对智能的限制,从传统的基于数据的智能涌现,迈向基于连接和交互的智能涌现新范式。此外,中国电信依托云网融合的优势,通过覆盖全国的算力布局,以及大带宽、低时延、云边端协同的全光网络,推出算网一体服务,有效降低算网使用成本,提高算力使用效率。
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催生新业务新模型,也带来新型安全风险。在本次大会中,中国电信发布“见微”大模型安全能力,为行业提供精细化趋势研判支撑,实现秒级检测响应,并正式开源“提示注入攻击”检测模块,为行业提供标准化能力组件,全面筑牢AI安全防线。
技术落地离不开专业人才助力。中国电信将传统ICT服务优势升级为覆盖全国的智算专业交付力量,拥有2000+ AI交付工程师,为技术落地提供强有力支撑。
透过中国电信的创新成果,清晰展现了其从传统“管道运营商”向“智能服务提供商”战略转型的深度实践。AI时代大幕早已开启,站在“人工智能+”的潮头上,中国电信正以扎实的技术创新与生态构建,谱写智能乐章。
图片来源:林碧涓/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