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咖啡机自动启动,扫地机器人已完成全屋清扫;出门前,家庭管家机器人提醒今日天气和行程;晚上回家,炒菜机器人端出热气腾腾的晚餐;深夜,陪伴机器人为孩子讲睡前故事……这样的场景已不再局限于科幻电影。
近年来,我国机器人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今年5月,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35.5%,达到约6.9万台;服务机器人产量增长13.8%,达到约121.6万台。
除了进厂“工作”,如今机器人还有不少职场新选择,比如保姆机器人,承担陪伴、清洁、教育等工作。
1
保姆机器人,能干什么?
相较于执行单一功能的家用机器人或任务导向的工业服务机器人,保姆机器人强调的是对家庭成员日常生活照料的综合承担。
当前产品按功能划分为四大类别:护理辅助型可协助老人或行动不便者起身、行走引导;健康监测型能测量血压心率、定时提醒服药;日常服务型承担扫地、递物、简单烹饪等家务;社交陪伴型则提供聊天解闷、情绪安抚与娱乐互动。按应用场景则分为家庭型、机构型和社区型三类。
如今走进家庭的机器人大多是“非人形”机器人,比如扫地机器人、陪伴机器人等。
不久前的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上,TCL展出了一款分体式陪伴机器人——AiMe,不少参观者和眨着大眼睛的AiMe聊天。这款机器人可实现与人进行多模态自然交互,并具有情感陪伴、智能控制家电等功能。
工作人员介绍,抚摸AiMe的不同部位,它会有不同的反应,比如眨眼睛等,座舱则可以实现智能跟随,进行智能巡航,“它还可以陪你聊天、讲故事,可以主动识别你的情绪,比如你不开心了,它会主动来关心你。”
人形机器人也在不断涉足家庭领域,它们有的会叠衣服、晒衣服,有的会打扫卫生,还有的会做饭……
北京银河通用机器人有限公司的产品Galbot G1是一台轮式双臂机器人,在家庭场景中能够完成清洁打扫、有序整理、准确寻找物品以及拿取快递等工作。
智平方推出的机器人AlphaBot 2采用双臂轮式的仿人型设计,可操控家电、收纳物品,比如操控咖啡机、洗衣机和吸尘器等设备,还能泡茶。
“制作一杯咖啡看似简单,实则需要多项核心技术支撑。”智平方工作人员介绍,AlphaBot 2配备了先进的空间感知系统,能够做到“眼明手快”;具身大模型则赋予了它“举一反三”的智慧,只要掌握做咖啡的技能,再稍加学习或简单配置,就能快速适应操作市面上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咖啡机;AlphaBot 2还擅长“长程任务”的规划,从识别用户的需求开始,就可以自主规划,进行拿杯子、按咖啡机按钮、递咖啡等一系列操作。
优理奇机器人科技公司正在逐步推进机器人“进家”计划。优理奇的最新一代轮式人形机器人Wanda2.0已面向市场出售,售价8.8万元起,根据客户不同场景需求,提供多版本软硬件适配方案,它能陪人下棋,能烧烤、煎鸡蛋、调酒,还能洗碗……
优理奇机器人科技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Wanda2.0已在多个泛商业服务领域及C端消费市场实现量产交付,售出已超过百台,“买家主要应用在商业场景上,比如安保、康养、迎宾导览等,也有个人用户购买。”
2
场景落地的渐进式探索
保姆机器人落地千家万户或许尚有距离,很多机器人公司选择先试水“中间场所”,比如社区养老院、零售场所等。
近日,深圳市养老护理院迎来一位“新员工”——星尘智能的AI机器人助理Astribot S1。它能帮老人推轮椅、递茶送水辅助康养,还能陪老人打太极、跳广场舞、打乒乓球……
深圳市养老护理院副院长王圆圆表示,“具身智能机器人能够辅助我们解决一些效率问题,成为帮手。”
星尘智能方面表示,机器人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公司将不断依靠技术自研突破,帮助实现适老化改造、智能化服务。星尘智能联合创始人方科说:“机器人不是简单的替代人,而是要为人创造更多的增量价值。”星尘智能未来希望让数十亿人拥有AI机器人助理。
不久前,河北工业大学发布一款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未来将用于养老照护等领域,可以辅助照护人员为老人提供服务。
河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刘吉晓介绍,这款机器人可以用双臂把一个成年人抱起,“比如在养老院,它就能协助工作人员一起,把老人搬到轮椅上。”
河北工业大学智能康复装置与检测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讲师李洋表示,这款机器人是准备应用在养老院,“首先是采用遥操作加底层智能的方式,同时也是采用这种方式进一步收集数据,训练我们的大模型,使它具备决策能力,从而最终实现全自主。”李洋强调,安全始终是团队最看重的一项指标。预计今年底,这款产品就将投入试生产。
除了康养场景,越来越多人形机器人走进零售商超领域。
如今,银河通用的机器人Galbot G1已在北京近十家无人药店“上岗”。Galbot G1全天候在约50平米的无人店铺内执行5000余种商品种类、10000多盒商品的盘点、补货、取送、打包等自动化全流程。
银河通用相关负责人武文韬介绍,顾客从网上下单,人形机器人识别订单后完成药品捡取并对接骑手的派送工作,“机器人可以从货架上取药,如果货架上药品缺少了,机器人也能补货。”
银河通用方面表示,无人药店为夜间急需用药的患者提供了便利,也避免了雇佣人员24小时值守的困扰。今年年底,银河通用计划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共开设100家类似药店。
3
机器人当保姆,还有几道坎?
保姆机器人进入家庭,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技术方面,机器人的“大脑”,也就是智能化方面仍有待提高,要让机器人变得足够聪明。
近日,在湖北武汉,一款人形机器人“光子”正在学习拌沙拉。旁边的训练师通过设备控制“光子”的动作,完成拌沙拉这项工作。
工作人员介绍,“光子”会记录下做沙拉的步骤,采集拿东西时手臂的运动轨迹、力度、速度等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深度学习和分析,最后得到的一个制作沙拉的算法模型。到时“光子”就可以摆脱遥控,独立自主制作沙拉。
北京银河通用机器人有限公司武文韬指出,家庭场景的复杂性远超工业环境,我们需要海量数据训练机器人的通用能力,“目前家用机器人多为专用型,要实现从单项技能到综合服务的跨越仍需时日。”
武文韬说:“我们希望是做一款通用机器人,比如孩子要下楼玩,机器人可以下楼陪伴孩子,孩子玩累了上楼,衣服脏了,机器人把衣服扔到洗衣机里,洗完后机器人再把衣服晾起来。”
其次是价格方面,目前人形机器人价格并不亲民,多数超过万元,甚至达到数十万元,购买者目前还是以企业或机构为主。
然后是稳定性与安全性方面,人形机器人需要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中准确执行任务,不能出现故障或错误,还有机器人轻量化、数据隐私安全等问题。
优理奇相关负责人表示,Wanda2.0还不能成为“全能保姆”,也不能完全取代保姆,“举例来说,保姆可以做一桌子色香味俱全的菜,有六种菜系,但我们的机器人目前做不了这么复杂的单点项目。”
该负责人提到,现阶段更现实的路径是“人机协同”,比如在康养领域,机器人可以承担基础工作,与护理人员形成互补,“原本多位老人需要6位保姆照料,现在可以改为5位保姆加一台机器人的配置。”
目前优理奇一方面通过不断研发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在康养、安保等场景不断提升机器人的能力,优化用户体验。
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机器人作为一项融合了人工智能和机械工程的新兴技术,被视作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
2023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整机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到2027年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新引擎等发展目标。地方层面,北京、上海等多地发布了产业支持政策。
据国际机器人协会预测,2021年至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将高达71%。中国电子学会数据显示,到2030年,我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约8700亿元。
从工厂车间到家庭客厅,机器人正加速融入人类生活。或许在不远的将来,越来越多保姆机器人真正走进家庭,将人类从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提升幸福感。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