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清中期以后,罂粟果制鸦片之法已经在全国大范围内普及,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各地民众为了广泛地生产鸦片,大多“废田而种罂粟”,这也为后来鸦片的泛滥埋下了祸根。
早在唐代,鸦片就传入了中国,当时与中国频繁贸易往来的阿拉伯帝国带来了许多特产,其中就包括其原料罂粟。不久后,罂粟开始被当作观赏性植物种植;宋元时期被用作治病,但毕竟“是药三分毒”,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它的副作用,甚至有名医将它的毒性比作“杀人如剑”。明朝万历民间,民间开始出现食鸦片者,渐渐的皇室贵族也开始深受荼毒,当朝皇帝也不例外。清中期以后,各地民众已经熟知鸦片制法,朝廷开始意识到其严重性。
然而此时的中国,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明百姓,无一例外的成了瘾君子。鸦片需求量的剧增,随之而来的是鸦片价格疯涨,一时间重金难求,本土民众开始自发种植。但民众趋利而为也免不了地方官吏的怂恿,即使清廷几番下达禁烟令,不少官吏置之不理,因为支持他们种植,不仅自己有的抽,还可以从中获利,何乐而不为?
很多人可能会问了,既然鸦片的伤害这么大,人们不能尝试着戒除吗?答案是不能,因为鸦片作为毒品中的一种,一旦上瘾便难以戒除,而且对人体损伤极大,长期服用容易使人失去理智,这也是为什么说那些鸦片吸食者会如同行尸走肉般面无血色、精神恍惚。士兵们吸食了鸦片,拿不起枪支、毫无战斗力;普通人吸食了鸦片后,男人们不惜卖妻,女人们不惜出卖身体。
虽然鸦片价格昂贵,穷人们仍然趋之若鹜,买不起贵的就买品质较差的,一句话总结就是:饭可以不吃,鸦片不可以不抽。列强们也正是利用国人对鸦片的依赖感,正式打开国门,无数白银收入囊中,危害了人民健康、削弱了士兵战斗力,清政府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这无疑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文/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