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聊点硬货,欧盟和美国最近彻底闹翻了,而德国更是带头掀桌子,态度强硬得让不少人都感到意外。这一切的导火索,还要从特朗普给欧盟下的那道“最后通牒”说起。
特朗普把时间定在了8月1号,他放话称,从那天开始,要是欧盟还不答应美国提出的条件,美国就会将关税大幅提升到15%,甚至可能会更高。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要知道,欧盟每年对美出口额高达数千亿欧元,15%的关税意味着欧盟企业将多付出上百亿欧元的成本。欧盟起初还想退一步,试探着说“给我们降到10%就行”,可美国官员直接把话扔了回来,态度强硬地表示:“10%不够,得15%起跳。”这无疑是在给欧盟施加巨大的压力,也让原本就紧张的美欧关系雪上加霜。
德国一听这话就炸了。要知道,德国是欧盟里出口最多、经济实力最为雄厚的国家,15%的关税对德国来说,简直就是致命一击。德国汽车工业每年对美出口额超过500亿欧元,15%的关税意味着每出口一辆价值5万欧元的汽车,就要多交7500欧元的税,这会让德国汽车在美国市场的价格竞争力大幅下降。不仅如此,德国的精密机器、特色啤酒等众多优势产品也都会被这高额关税拦在门外,据德国经济研究所测算,这可能导致德国全年GDP下降0.3个百分点,还会影响到数十万人的就业。德国政府连夜召开紧急会议,最终拍板决定:不躲了,干!德国官员更是放出狠话:“所有选项都摆在桌上。美国要是想打仗,那我们就陪到底。”这里的“打仗”,指的是贸易战。德国这次态度发生180度大转弯,其实并不难理解,他们从中国的经验里找到了三件“宝贝”。
第一件宝贝:欧盟高层访华。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24号抵达北京。这一行程的筹备工作早已紧锣密鼓地进行,双方团队提前数周就开始沟通议程,涉及贸易、气候、科技等多个领域。这一行程的意义非凡,明摆着是在告诉世界:欧盟不再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美国身上,而是要和中国加强沟通与合作。虽然中欧之间存在一些分歧,比如在部分贸易规则和市场准入问题上还有待协商,但也有大把合作空间。比如在气候变化领域,中欧都是《巴黎协定》的重要推动者,双方在可再生能源开发、碳减排技术交流等方面有广泛的合作前景;在数字经济领域,中欧在5G网络建设、人工智能标准制定等方面也能找到合作的契合点。只要合作重回正轨,欧盟就能在与美国的贸易博弈中多一份底气,喘口气。
第二件宝贝:德国总理默茨计划年底组团访华。王毅外长前阵子访问欧洲时,默茨就答应年底将亲自带队访华,随行的还有一众德国大公司的CEO,像奔驰、西门子、巴斯夫等知名企业的负责人都在名单之中。这些企业在德国经济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比如巴斯夫在德国化工行业的市场份额超过20%,奔驰则是德国汽车产业的标杆。他们此次访华有两个重要目的:一是希望中国能继续投资德国,为德国的经济发展注入动力。近年来,中国企业在德国的投资不断增加,从收购德国机器人公司到在德国建立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二是深化与中国在生意、文化、教育等多领域的合作。默茨心里很清楚,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德国,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联手,双方的贸易额有望在未来五年突破3000亿欧元,这将极大地增强双方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才能更有力地抵挡美国的霸道行径,维护自身的利益。
第三件宝贝:中国在贸易战中的七年经验。从2018年至今,中美之间的关税战就从未停歇。美国先后对中国数千亿美元的商品加征关税,涉及电子、机械、纺织等多个行业。但中国不仅没有被打垮,反而在贸易战中不断成长,越打越强。2025年上半年,中国贸易顺差高达4.21万亿元,比去年增长了近一半,这一数据已经达到了2024年全年顺差的七成,其强劲的发展态势令人瞩目。德国看到中国的发展后,眼前一亮,急于探寻中国成功的秘诀,而答案就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这八个字。
中国始终坚持依靠自己,将工厂、供应链、技术等关键领域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小到一颗螺丝钉,大到高铁芯片,中国都能实现自主生产。就拿芯片产业来说,面对美国的技术封锁,中国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近年来在芯片制造工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已经能够生产出满足中高端需求的芯片。即便美国想在技术等方面卡脖子,也无法撼动中国完整的工业体系。反观欧洲,很多零件、软件、芯片等还依赖从美国进口,比如欧洲的汽车制造商所使用的高端芯片,有超过60%来自美国企业。这就导致欧洲在与美国的博弈中处处受制,被美国牵着鼻子走。美国凭借其在高科技产品领域的优势,肆意抬高价格,而其他国家只能在产业链的中低端赚取微薄的利润。德国显然不想再做这个“辛苦人”,渴望摆脱美国的控制。更值得一提的是,特朗普的“让美国再次伟大”口号,其实借鉴了中国“伟大复兴”的叙事。中国始终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发展,而美国却试图阻碍历史的车轮前进。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谁想螳臂当车,最终只会被碾压。
所以,德国这次的强硬表态,不仅仅是为了维护汽车出口等眼前利益,更是在反抗不公平的旧秩序。长期以来,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美国凭借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中的主导地位,制定有利于自身的规则,其他国家只能被动接受。德国之所以敢喊出“奉陪到底”,正是因为有了中国这三件“法宝”带来的底气。可以预见,接下来会有更多国家看到中国经验的价值,纷纷效仿,将产业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积极拓展国际合作,结交更多朋友。
最后,想说的是,世界不是某一个国家说了算的,谁想独吞利益这块“蛋糕”,谁就会遭到大家的反对。随着多极化趋势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觉醒,渴望在国际舞台上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德国此次的强硬态度只是一个开始,未来的国际局势还充满变数,让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资料:《面对美关税紧逼,德国转向强硬》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