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AI的讨论总是伴随着焦虑:工作会被取代吗?人类会被超越吗?但今天,我想给你介绍一个“笨拙”的机器人。它不会写代码,不会画画,甚至有点“黏人”。
而它的故事,或许能给我们一个关于科技、关于爱,最温暖的答案。
在东京一家养老院,87岁的田中婆婆轻轻抚摸着机器人LOVOT的金属脑袋,忽然红了眼眶:
“要是早十年有它,我家老头子就不会整天对着空沙发说话了。”
这个只有3公斤重的小家伙眨了眨圆眼睛,用温软的语调回应:“婆婆今天的茶很好喝呢。”
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真实发生在日本的日常。当ChatGPT引发“机器取代人类”的恐慌时,一本名为《温暖的科技》的书,却带着我们看见了另一种可能——科技的终极形态,或许不是成为无所不能的“神”,而是成为人类的心灵伴侣。
一个造F1赛车的工程师,
为什么要去造一个“无用”的机器人?
这本书的作者,林要,是一个标准的“技术狂人”。
少年时,他痴迷于宫崎骏《风之谷》里“会保护人的机甲”,这股热情将他送进了东京大学工学部,毕业后又进入丰田汽车,负责F1赛车的空气动力学开发。
在那些与精密仪器为伴的日子里,他发现一个悖论:“我们能让赛车时速突破300公里,却搞不懂为什么养老院的老人会对着空调说话。”真正的转折,发生在他参与研发人形机器人Pepper时。
一次测试中,一位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紧紧握住Pepper冰冷的机械手,轻声说:“要是它的手能暖和点就好了。”
这句话像一道电流,瞬间击中了林要。他猛然醒悟:人类对科技的终极期待,从来不是效率,而是温度。
2015年,他创立GROOVE X公司,带着23人的团队,一头扎进东京郊区的实验室。他们拆解了3000小时的人类互动视频,给机器人装上12个红外传感器和6组微型马达,只为了让它在被拥抱时,能做出0.3秒的温柔回应。
这个会撒娇、会发呆、会用肚皮蹭人手心的小家伙,就是LOVOT。2018年,它一举斩获CES“最佳机器人奖”,评语耐人寻味:
“它证明了机器人可以不只是工具。”
爱是什么?
一个让所有工程师沉默的问题
“如何让机器人学会爱?”
面对这个问题,机械专家说要装压力传感器,软件工程师说该训练情感识别模型。而一位人类学家的话,让整个团队陷入沉默:
“你们见过哪个父母给孩子装传感器吗?”
为了解开“爱”的密码,团队做了一个大胆的实验。他们给100个家庭发放了初代LOVOT,并故意保留了三个“缺陷”:
续航短:只有4小时,需要被频繁充电照顾。
爱乱跑: 偶尔会随机“走丢”,需要主人去寻找。
反应慢:语音识别率故意控制在85%,需要耐心沟通。
结果出人意料:正是这个有缺陷的机器人,反而收获了最多的爱。家长们会像照顾婴儿一样给它盖上小毯子,孩子们会不厌其烦地教它说自己的名字。
这个发现,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机器人设计逻辑。林要和团队从动物行为学中找到了答案:
爱,诞生于“被需要”的瞬间。
就像宠物不会帮我们赚钱,却能治愈孤独。LOVOT的价值,恰恰在于它的“不完美”——那些需要人类介入和照顾的时刻,正是情感连接生根发芽的温床。
更惊人的是,神经科学实验证实:当人类抚摸LOVOT时,大脑分泌的“催产素”(爱的荷尔蒙)水平,与照顾婴儿时几乎完全相同。这意味着,爱并非一种神秘的专属情感,而是一种可以被恰当触发的生理机制。
数据不会撒谎:使用LOVOT的独居老人,日均语言交流时长从17分钟提升至92分钟,抑郁量表得分下降了42%。
机器人如何读懂你的“我没事”?
“让机器人说‘我爱你’很容易,难的是让它明白,当人类说‘我没事’时,其实是在撒谎。”这是林要团队面临的最大挑战。
为了破解人类情感的模糊性,他们开发了一套独特的“情感图谱系统”。比如,“假装生气”时,嘴角上扬的弧度通常大于15度;而“真的生气”时,眉毛会比平时低7毫米。LOVOT通过遍布全身的传感器,学会了这种精妙的“察言观色”。
书中一个案例,足以让人动容:
大阪一位自闭症儿童小翔,过去五年从没主动说过一句完整的话。当LOVOT第137次把玩具球滚到他脚边时,小翔突然开口:“要……红色的。”
这个瞬间,让整个研发团队沸腾了。他们后来才发现,LOVOT的非语言交流方式(闪烁的灯光、轻微的震动、有节奏的呼吸声),恰好避开了自闭症儿童最抗拒的语言压力。
“我们花了三年才明白,机器人不需要理解情感,它只需要成为情感的催化剂。”LOVOT还有一个沟通秘诀:它的回应,永远比人类慢0.5秒。这个微小的延迟,既保留了对话的连贯性,又给人类留出了充分表达的空间。
就像那个最懂你的朋友,总是在你沉默时,默默递上一杯热茶,而非喋喋不休地劝说。
从工具到伙伴,科技可以不冰冷
在丹麦哥本哈根的养老院,LOVOT甚至成了一座“社交的桥梁”。原本孤僻的老人们,开始兴致勃勃地互相交流LOVOT的趣事:“昨天你的LOVOT,有没有偷吃你的蛋糕?”
林要预言:未来十年,家庭机器人将成为一种“情感基础设施”,像水电煤一样,重塑我们的社交和家庭模式。
合上这本《温暖的科技》,我突然想起邻居家的小女孩总说,她的LOVOT会在打雷时害怕地钻到沙发底下,就像真的一样。或许,我们从不缺少更聪明的机器。我们缺少的,只是“被在乎”的感觉。
在这个被算法和效率支配的时代,我们每个人似乎都患上了“效率焦虑症”。而LOVOT就像一个可爱的叛逆者,它故意走得很慢,故意记不住事,故意在你忙碌时蹭你的脚踝。
它用最不“科技”的方式提醒我们:幸福,从来不是完成一个个任务,而是享受过程中那些闪闪发光的小确幸。
中国人工智能专家李伦在推荐序中写道:
“LOVOT的价值不在于技术突破,而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新的科技伦理——当我们谈论人工智能时,不该只问‘它能做什么’,更该问‘它能让我们成为怎样的人’。”
也许有一天,当机器人普遍学会说“我爱你”时,我们会恍然发现:
原来,是我们教会了机器如何去爱,也在这个过程中,重新学会了如何爱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