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叶菁)当DeepSeek大模型在年初掀起技术普惠浪潮,当千行百业对AI应用的需求如潮水般涌来,2025年注定成为人工智能技术走向规模化应用的关键元年。江西萍乡,5G构建起辣椒产业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数智生态;西宁电信赋能西宁公交开启智慧出行新时代……从科技创新到产业向“新”浪潮涌动,在这场关乎产业未来的变革中,中国电信这位深耕数字基建多年的国家队选手,正以独特的战略视角书写着自己的答卷。中国电信不断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行业融合应用,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推进高质量数据集建设,为大模型发展注入“燃料”。
(图片来源:摄图网)
以AI+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
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仅推动了技术本身的进步,更催生出“AIforScience”的科研新范式,深刻改变着生活、生产、治理的各个领域。中国电信作为通信行业的领军企业,充分发挥自身在云、网、数、智、安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将AI技术深度嵌入多个行业,实现了从内到外的系统性重塑。
在农业领域,中国电信江西公司联合江西萍乡政府构建了“辣椒全产业链数智平台”:通过5G+物联网设备采集土壤温湿度、光照强度等12类环境数据,结合历史产量、病虫害数据库,AI模型可精准预测辣椒生长周期并动态调整种植方案。官网披露,该项目实施后,当地辣椒亩产提升23%,农药使用量减少18%,带动农户平均增收1.2万元/年。
在工业领域,中国电信的“星辰工业大模型”深入生产一线,通过对生产数据的实时监测与分析,实现了设备故障的提前预警、生产工艺的优化以及供应链的智能管理。例如,在某大型制造业企业中,通过部署星辰工业大模型,设备故障率降低了30%,生产效率提升了25%,产品次品率降低了15%,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成本,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在教育领域,中国电信广东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部署,以“大模型+智算”双轮驱动,构建全场景的智慧教育新生态。通过政企校协同创新机制,已在全省21个地市落地500+智慧校园示范项目。在学校试点精准教学平台,通过大模型实现自动批改中英文作文、生成个性化学习方案,教师工作效率提升30%,学生分层辅导覆盖率达90%。梅州兴宁教育局部署AI云电脑,教师通过大模型快速生成教案、公文,备课时间减少40%,为教育行业实现“减负增效”。
数据质量制约行业大模型发展
虽然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迅速,但当前大多数行业大模型面临着训练数据质量缺陷的巨大挑战。低质量数据可能导致模型出现“逻辑混乱的伪推理”,无法真正发挥人工智能的价值。中国电信深刻认识到,“无高质量数据,则无强人工智能”,因此在数据供给和数据治理方面下足了功夫。
中国电信构建了“星海”数据智能中台,形成了9万亿Tokens的高质量数据集。这些数据涵盖语义、语音、图像、视频等多种类型,为AI模型的训练提供了坚实基础。例如,基于50万小时的脱敏音频数据集,中国电信打造了业界首个支持50种方言自由混说的语音大模型,实现一个语音识别能力可服务于全国多个方言区用户的目标。在成都,中国电信基于已采集的19个地市方言语音大数据,构建四川方言高质量数据集,并落地政务服务、医疗问诊、文化导引、助农直播等场景,坐席人员工作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
为了提升数据质量,中国电信建立了严格的数据治理体系。通过“灵泽数据要素2.0平台”,构建了数据要素交易、可信流通计算与共享、运营管理支撑三大模块,解决了数据集约共享与安全可信流通的问题。结合隐私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确保数据在流通中的安全性和可信度。例如,在城市治理领域,中国电信基于加密脱敏后的视联网数据,构建海量视频数据湖,通过精细标注形成了亿级高质量数据集,打造了业界首个基于知识的视图万物布控大模型,赋能城市治理、智慧社区、数字乡村、家庭看护等场景。
AI之本:筑牢高质量数据新基建
数据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要素,而高质量数据的供给和利用则需要强大的数据新基建支撑。中国电信以“算力+平台+数据+模型+应用”的一体化服务新模式,推动数据要素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数据价值的倍增效应。
在算力基建方面,中国电信与格力集团合作打造珠西科学城智算中心,规划建设2600P国产化智能算力集群,为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政务数字化等场景提供超强支撑。与复旦大学合作的CFFF(ComputingfortheFutureatFudan)科研智算平台,以公共云模式提供超千卡并行智能计算,支持千亿参数的大模型训练,首个基于该平台训练的科学大模型成果已正式发布,45亿参数大模型一天即可训完。这种算力基建的投入,不仅为科研提供了强大支持,更为产业应用奠定了基础。
在数据平台方面,中国电信的“灵泽数据要素2.0平台”和“银河数据跨境流通解决方案”,为数据的流通和应用提供了安全可信的环境。在海南、上海、江苏等地先行先试的跨境数据解决方案,助力新型国际数据业务发展。同时,中国电信面向教育、交通、文宣等行业领域,联合用户共同打造了99个行业数据集,推出50余个行业大模型,服务1600余家行业用户,形成了“数据标注-模型调优-场景赋能”的闭环机制,加速技术成果向产业价值转化。
在生态建设方面,中国电信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合作,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与华为联合发布业界首份《MobileAI:AI与移动通信融合的新生态》白皮书,成立MobileAI联合创新实验室,推进车联网、智慧矿山、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场景验证;与珠海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示范标杆,推动国产芯片与行业应用的深度融合。这种开放合作的模式,不仅提升了中国电信的技术实力,更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在AI重塑产业的浪潮中,运营商的角色正在发生深刻转变。从2024年年报可见,中国电信AI+业务收入达89亿元,同比激增195.7%,这不仅是数字基建优势的变现,更是中国电信向智能服务集成商转型的明证。未来,中国电信将继续深化“人工智能+”与“数据要素×”的融合,通过国云筑基、价值转化、开放合作,进一步释放数据价值,赋能产业生态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