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管控上的缺陷,可能成为影响植物医生上市的关键风险点
投资时间网、标点财经研究员 辛夷
在“成分党”和“功效护肤”概念热捧下,国产护肤品牌迅速崛起,如珀莱雅(603605.SH)、薇诺娜等品牌,均凭借线上营销和研发能力成功突围。
然而,并非所有企业都能顺利搭上这趟快车。
近期,由解勇创办并经营30余年、以“高山植物护肤”为卖点的化妆品公司——北京植物医生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植物医生,Dr.Plant)终于启动IPO,并拟在深交所主板上市。
投资时间网、标点财经研究员注意到,植物医生的IPO之路并不顺畅。早在2023年7月,该公司就与中信证券签署IPO辅导协议,预计在当年11月即可完成辅导。然而,这一过程却意外拉长。直至今年6月,植物医生才最终完成辅导并递交招股书,整个辅导期延长近19个月。
门店问题频发
在经营模式方面,植物医生以经销模式为主、直营模式为辅。2022年至2024年(下称报告期),该公司经销模式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在64%左右,直营模式收入占比在36%左右。授权专卖店(线下门店)为植物医生最主要的销售渠道,该模式各年度收入占比均超50%。
作为国内较早布局单品牌店的护肤企业,植物医生凭借线下授权专卖店模式快速扩张。截至2024年末,植物医生品牌线下连锁门店共4328家,其中授权专卖店3830家、直营终端门店498家。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3年末,植物医生授权专卖店数量为4124家。时至2024年,该公司新增授权专卖店508家,减少802家。公司解释称,为维护品牌形象,提升潜在经销客户开店意愿,公司加强了单店成本效益考核,在与部分单店业绩不佳的经销商协商后,关停了部分经销门店,从而使得2024年末门店数量同比减少。
事实上,庞大的线下授权专卖店体系如同一把双刃剑,带来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也为植物医生埋下了管理隐患。报告期内,该公司及其子公司受到近二十项行政处罚,包括未建立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对化妆品精油虚假宣传、未取得卫生许可擅自经营等问题。植物医生的直营店同样存在问题,因提供到店护理服务需要办理卫生许可证,截至2025年5月31日,该公司尚有32家直营门店尚未取得卫生许可证。
这些现象或暴露出植物医生在渠道管控上的缺陷,可能成为影响其上市的关键风险点。
植物医生分销售模式收入情况(万元)
数据来源:植物医生招股书
经销模式拖累毛利率
近年来,随着电商渗透率快速提升,线上渠道已成为驱动化妆品行业增长的核心引擎。在这一行业变革浪潮下,植物医生依然固守“重线下、轻线上”的模式——其线上销售收入占比稳定徘徊在20%至30%之间,远低于珀莱雅、贝泰妮(300957.SZ)等本土品牌。
在此背后,植物医生的营收增长也不明显,报告期内,该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1.17亿元、21.51亿元、21.56亿元,2024年营收同比仅增长0.23%。同时,该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55.22%、60.34%、58.90%,低于可比公司。
植物医生在招股书中坦言,公司毛利率偏低与销售模式密切相关。报告期内,该公司各期经销模式收入占比均在60%以上,而同行业可比公司均以直营模式为主。
公开信息显示,珀莱雅2024年线上直营模式收入占比已超过75%;贝泰妮直营模式收入占比保持在60%左右;丸美生物(603983.SH)2023年线上销售占比超过八成,直营占比达68.25%。
由于经销模式下,植物医生需为经销商留有一定的利润空间,因此毛利率低于直营模式,从而使得该公司整体毛利率不及上述同行业可比公司。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植物医生在IPO前夕曾大手笔分红。2024年,该公司派发现金分红1亿元,相当于当期净利润的41.49%,粗略估算,此分红中近8000万元进入实控人解勇口袋。
此次IPO,该公司能顺利通过吗?
植物医生主营业务毛利率与同行可比公司对比情况
数据来源:植物医生招股书
投时关键词:植物医生|珀莱雅(603605.SH)|贝泰妮(300957.SZ)|丸美生物(603983.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