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今儿个聊聊三国时期的刘璋,要是他也是一代雄主,这 “三国” 会不会就变成 “四国” 了呢?
刘璋,那可是益州牧刘焉的小儿子。他爹病逝后,刘璋就接手了益州牧的位子。可当时的局势啊,乱得很!部下督义司马张鲁在汉中那是越来越骄纵,根本不听刘璋的话。刘璋一气之下,杀了张鲁的母亲和弟弟,这两家从此就成了仇敌,刘璋还多次派兵去攻打张鲁呢。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刘璋这人 “暗弱”,没什么大本事。就像诸葛亮,那可是聪明绝顶的人物,他都直言刘璋 “暗弱”,说刘璋治下,百姓日子过得还不错,府库里也有钱,可他却不知道体恤将士,有才能的人都盼着能有个贤明的君主呢。还有彭羕,也说刘璋暗弱。晋朝的史家陈寿和常璩,也觉得刘璋才能一般,守不住益州这块好地方。
不过呢,也有人对刘璋有不一样的看法。晋朝的张璠就说,刘璋虽然看着愚弱,但还能听进去别人的建议,也不算是无道的昏君。南宋的叶适也讲,刘璋虽然暗懦了些,可他把益州治理得国富民强,对百姓也有恩,守住了他父亲的基业,也没啥可过多指责的。
咱不妨大胆假设一下,要是刘璋是个雄主,情况会咋样呢?从益州的地理位置来看,那可是相当有优势。三国时候的益州,包括现在四川的大部分、云南北部、贵州全部、重庆大部,以成都为中心。东汉那会儿改行政区划,益州可是最大的,而且益州是个易守难攻的地方,周围都是山,中间是成都平原,自古就有 “蜀道难行” 的说法。要是刘璋能充分利用这地理优势,再和占据汉中的张鲁搞好关系,好好谋划一番,益州说不定真能有大作为。
再看军事方面,刘璋在和刘备的对抗中,其实也不是毫无还手之力。刘备打益州,足足打了三年呢。最后还是刘璋主动开门投降的,当时刘璋城里粮食够吃一年,还有精兵 3 万,老百姓也愿意坚守。要是刘璋继续抵抗,刘备就算能赢,估计也要付出惨重代价。这说明刘璋还是有点自保能力的,要是他更有雄主的谋略,在军事指挥上更厉害些,刘备想拿下益州,可没那么容易。
还有在用人和决策上,刘璋确实犯了不少错。他听了张松、法正的话,把刘备迎进益州,结果引狼入室。当时黄权、王累都极力劝阻,黄权说 “一国不容二君”,王累甚至把自己倒吊在州府大门前,以死劝谏,可刘璋就是不听。后来郑度给刘璋出了个高招,建议他把巴西、梓潼的百姓都迁到涪水以西,把仓库和野外的粮食都烧了,高筑壁垒,深挖战壕,坚守不出,等刘备军没吃的了,自然就会退兵,到时候再出击,肯定能取胜。连诸葛亮听了这计策都大吃一惊,说要是刘璋用了这计,自己这方可就危险了。可刘璋呢,不仅不用,还把郑度罢黜了。要是刘璋是雄主,能明辨是非,善于用人,能采纳正确的建议,益州的局势肯定大不一样。
这么看来,要是刘璋是一代雄主,把益州治理得井井有条,军事上能守住地盘,用人决策都很英明,那还真有可能在三国之外,再形成一个强大的势力,“三国” 说不定就真变成 “四国” 了。但历史没办法假设,刘璋的性格和能力,让他在那个乱世中,最终还是失去了益州。不过,这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思考的空间,要是刘璋能改变自己,三国的历史说不定就会被改写啦。
好啦,今天关于刘璋的话题就聊到这儿。大家要是觉得有意思,别忘了点赞关注哦,祝点赞关注的朋友都能发大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