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说《三国演义》里,关羽之死真可谓是震动很大,不仅北方的曹操紧绷的心放下了,就连东吴的孙权也非常高兴。
但,蜀汉的刘备却不高兴了,于是接下来便上演了一出精彩的刘备带兵攻打东吴的故事。
其实,不管关羽之死到底引起多大的震动,至少在关羽被捕之后,还是有活命的机会的。
要知道,在关羽被捕后,并不是当场就将关羽斩首示众,而是将关羽押送到孙权面前,而且孙权也真的是爱才心切,想要劝降关羽。
但是谁都知道,就算没有关羽和刘备结拜这层关系,按照关羽一心向汉的秉性,也绝不会向孙权低头。
于是乎,孙权就找到了可以冠冕堂皇杀死关羽的理由,既不能为东吴所用,还留关羽干什么呢?
嗨!大家好!我是虫子天下!只谈小说,不谈历史!
但是,大家不要忘了一件事,那就是当孙权掌权之前,他的哥哥孙策曾留给他一句话,那就是“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那么,在是否需要斩杀关羽这件事上,到底是属于“内事”还是“外事”呢?
如果按照关羽的武将身份以及是刘备的手下来看,是否该斩杀关羽应该是属于东吴的“外事”。
但是此时的东吴,周瑜早已作古,继任者鲁肃也已经不在了,在孙权身边剩下的人当中,几乎清一色的都支持孙权将关羽斩首。
但是,如果从一开始所谓的孙刘联盟以及斩杀关羽有可能对东吴带来极大隐患来看,这件事也应该是属于东吴的“内事”。
既然是“内事”,就应该询问张昭的意见。
可是,就在孙权下令将关羽砍头的时候,这个张昭却不在孙权身边,而是在曹操的身边。
于是乎,虫子天下便忽然有了这么一个想法,那就是关羽被捕后,如果他在现场,那么关羽一定不会被砍头。
因为从张昭对孙权所说的话语当中咱们完全可以看出,张昭是极力反对孙权杀死关羽的。对此,书中是这么写的:
忽报张昭自建业而来。权召入问之。昭曰:“今主公损了关公父子,江东祸不远矣!此人与刘备桃园结义之时,誓同生死。今刘备已有两川之兵;更兼诸葛亮之谋,张、黄、马、赵之勇。备若知云长父子遇害,必起倾国之兵,奋力报仇,恐东吴难与敌也。”
看到没,尽管张昭后来出了个主意,让孙权把关羽的头颅送给曹操,希望转移刘备的注意力,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张昭是反对孙权杀死关羽的。
所以,如果张昭在现场,不管有多少人同意,就算是孙权铁了心要杀关羽,张昭只要苦口婆心的劝说孙权,晓以利害,孙权也绝不会拿东吴的前途开玩笑,极有可能不杀关羽,而是将关羽囚禁。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刘备投鼠忌器,才能让刘备轻易不敢产生攻打东吴的心思。
你们觉得,虫子天下说得对吗?如果不对,你认为是什么情况呢?请留下你的评论!
下期预告:既知关羽刚而自矜,为何不用张飞赵云守荆州?就因为诸葛亮不敢!
欢迎关注虫子天下,持续更新更多关于文学故事的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