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是从按照国发(2015)2号文件的规定建立和实施的,包括了基本养老金和职业年金两个部分。其中基本养老金起到保基本的作用,职业年金作为补充养老保险,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二者共同构成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待遇的范畴。
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之前参加工作,在实施之后的办理退休的工作人员,由于在职时既缴纳了基本养老保险,又缴纳职业年金,在退休后既要领取基本养老金,也要领取职业年金。随着时间的推移,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际缴费年限的增加,今后在职业年金占基本养老金的比重也会越来越高。
仔细观察最近几年退休工作人员的养老金构成,职业年金都会高于个人账户养老金,产生这种差异主要因素,是由个人账户计入的比例不同而形成的。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的缴费基数都是会上年度本人工资收入的月平均工资,包括了基本工资,补贴津贴和绩效工资等。比如2024年度工作人员的年度工资收入为15万元,平均月工资为12500元,这个12500元就是工作人员2025年的缴费基数。
由于职业年金的缴费基数和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是完全一致,同样最低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最高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由此可见本人工资越高的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的缴费基数就会越高。
基本养老保险是由单位和职工个人按比例缴费,其中单位缴费比例为16%,全部计入统筹账户,统筹账户是用来计发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的;个人缴费比例为8%,全部计入个人账户,个人账户是用来计发个人账户养老金的。
职业年金也是由单位和个人按比例缴纳,总的缴费比例为12%,其中单位缴费比例为8%,个人缴费比例为4%,单位缴费和个人缴费全部计入个人账户。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个人缴费的8%全部计入,二是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产生的利率或是投资收益。基本养老保险是由养老保险基金负责管理和运营,基本上是实行省级统筹。
职业年金个人账户资金的主要来源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单位缴费的8%全部计入;二是个人缴费的4%全部计入;三是个人账户产生的资金利率或是投资收益。职业年金是由职业年金基金管理和运营,基本上是实行省级统筹。
从个人账户的构成来看,由于职业年金计入的比例为12%,比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计入的8%高了4个百分点。而且都是从2014年10月1日开始同步缴纳,到办理退休的当月停止缴纳,也就是说缴费年限的起始时间和停止时间是一致的。
由于职业年金个人账户比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计入比例高了4%,产生的利息收入或是投资收益也会更高,所以退休时的个人账户储存额也会高4%以上。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和职业年金的计发办法是差不多的,都是按照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除以相对应的计发月数,从理论上来说,职业年金至少也会比个人账户养老金高40%以上。
比如河南开封的这位退休人员,是一位事业单位的副高职称,1987年7月参加工作,2025年4月办理退休,退休时养老保险累计存储额为76615.17元,职业年金累计个人账户储存额为109000元。职业年金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比个人账户高3238483元。计发月数都是138.4个月,每月个人账户养老金为553.58元,每月职业年金为787.57元。职业年金比个人账户养老金高了234.01元,高了42%左右。
虽然职业年金要比个人账户养老金高,但职业年金领取完相对应的计发月数以后就不再领取;个人账户养老金领取完相对应的计发月数以后,仍然可以继续领取,也就是终身领取,只不过是由统筹基金来支付。
综上所述,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职业年金大幅高于个人账户养老金,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设计的特定产物。随着今后实际缴费年限的增加,职业年金高于个人账户养老金的现象将会长期存在,职业年金将成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养老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障和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退休待遇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