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9月20日,毛泽东和周恩来领导的红一方面军成功到达甘肃陇南的哈达铺。在这里,他们通过当地邮政代办所发现的一份国民党报纸,得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刘志丹、徐海东等红军领导人在陕北地区建立了一个坚固的根据地。这一发现让毛泽东和周恩来倍感欣慰,随即做出了一个重要决策——将中央红军长征的终点定在陕北。
此时,彭德怀主动提议将红三军团与红一军团合并,并建议撤销红三军团的番号。党中央采纳了这一提议,决定将中央红军整编为陕甘支队,彭德怀担任总司令,毛泽东担任总政委。
然而,经过哈达铺的整编后,红三军团内部的情绪却并不高涨。长征以来,红三军团刚刚摆脱了国民党大军的围追堵截,形势逐渐缓和,然而在这种环境下,某些“左”的倾向却开始滋长。由于红三军团在长征途中伤亡严重,成为此次整编的主要对象,这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和不满。
那天下午,黄克诚、张爱萍、王平、谢高、邓国清等师团级干部一同走进彭德怀的窑洞,大家边走边讨论,心中满是抱怨。走进窑洞后,彭德怀让大家坐下,耐心听取他们的反映,眉头紧锁,困惑地问道:“你们受了不少委屈,为什么会有一些同志对原红三军团有那么深的误解呢?”
黄克诚沉思片刻,分析道:“在你的言传身教下,三军团的干部和士兵同吃同住,形成了上下平等、官兵一致、同甘共苦的传统。然而,其他单位调来的干部却不习惯这种生活方式,总想搞点特殊待遇。结果,三军团的同志不太能接受,甚至会在背后议论,产生一些不和谐的声音。特别是在我们撤销红三军团番号之后,原三军团的干部地位变弱,这就被一些领导同志利用,作为整顿纪律和审查干部的理由。”
彭德怀边听边点头,表示理解。谢高随即补充道:“有些人甚至说,原三军团的干部‘右倾’,需要重新武装头脑。”王平也接着说道:“有的说我们是十足的机会主义者。”
谢高更是语重心长地说:“三军团的干部们有些产生了恐慌情绪。”
一开始,彭德怀非常愤怒,但他很快冷静下来,安慰大家道:“你们可以在我面前诉苦,但不要到外面乱说。现在革命形势依然艰难,我们的队伍既小又弱,必须顾全大局,讲团结,讲忍耐。先把仗打好,我相信——真金不怕火炼!”
稍作沉默,彭德怀又说道:“好了,言归正传。今晚我们将举行告别会,虽然没有什么好招待的,只泡了一壶冰糖水,这冰糖还是去年在沙县打仗时分的呢!”
“福建冰糖啊!”大家听到这话,都非常高兴,纷纷拿起茶缸,盛上冰糖水喝。
彭德怀站在大家面前,情绪激动地开口:“同志们,今天红三军团被撤销了,我今晚要向红三军团告别,也向我曾直接领导过的战友们告别,我的心情非常激动,思绪万千。从第一次反‘围剿’到今天,红三军团从几万人的队伍,到长征途中的甘南,只剩下两千多人了,军团的番号也保不住了,多少战友已经在战斗中牺牲,都是因为错误路线导致的。”
彭德怀说到这里,眼泪不禁涌上眼眶。虽然他很少在公众场合流泪,但此刻,他感到无法抑制的情感涌动。他用手擦了一把眼泪,继续说道:“今天剩下的这些战士,都是我们红三军团的精华,是中国革命的骨干和希望!”
他顿了顿,声音变得低沉,“我和大家相处多年,大家都知道,我老彭的脾气不好,骂过不少人,也请大家批评、谅解。”
他环视着在座的战友们,继续说:“过去,我对你们这些团以上的干部要求很高,有时甚至苛刻,这也是为了你们好。不然,可能很多同志早就牺牲了,这也算是‘骂’出来的吧!但如果因此伤害了谁,我在这里向大家道歉,请原谅。”
在座的战友们听后都十分感动,很多人忍不住落下了眼泪。黄克诚感慨地说:“在老彭的带动下,我们红三军团的干部培养出了一种勇于坚持真理、敢于直言、能够抵制各种错误倾向的品质。我们上下同心,艰苦奋斗,官兵一致,毫不搞特殊化。”
彭德怀连忙打断道:“给三军团评功摆好是应该的,但千万不要给我评功摆好,真该给我开炮!”
王平接着说道:“我们没有意见,但哈达铺整编后,原三军团的一些干部和部队遭遇了不公平对待。比如对黄克诚、张爱萍这些有经验、有能力的老同志,安排不当,这确实让我们感到不公。”
彭德怀思考了一会儿,觉得具体的问题需要从更高的层次来解决。他平静地说:“同志们,我提出撤销三军团是从全局出发的,三军团的同志确实会受到一些委屈。一方面,过去那些‘左’倾的同志可能还会利用这个机会来整顿人;另一方面,有些人对三军团的作风不了解或存在成见。我们要做好思想准备,忍受一些误解和委屈,命令要执行,边走边打,边纠正。”
彭德怀这一番话让大家沉默了片刻,最终他们都理解了这一点,端起茶缸,默默地举杯碰杯,以糖水代酒。
正是彭德怀的思想工作,使得红三军团的干部和战士们理解并接受了整编的现实,团结一致,确保了长征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