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甲流刚好又得乙流?为何专挑儿童下手?医生提醒:4个信号别硬扛
创始人
2025-07-17 19:01:48
0

急诊室里,李女士抱着6岁的女儿焦急等待。孩子高烧不退,咳嗽剧烈,小脸通红。医生检查后严肃地说:"乙型流感,已经有些肺炎迹象,必须马上住院。"李女士懵了:"乙流?不是比甲流轻很多吗?"

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南方省份乙流占比已超35%,北方甚至高达57.7%。很多人不禁疑问:甲流刚过,乙流为何突然“杀”回来?它和甲流有何区别?

乙流是什么?为何让人“闻风丧胆”?

1. 乙流的本质

乙流是由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仅需1-4天,传播速度极快。它通过飞沫(如咳嗽、打喷嚏)、接触(如触摸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碰口鼻)传播,全人群易感,但儿童、老年人、孕妇、慢性病患者是重症高危人群。

2. 乙流的“狠”之处

· 起病迅猛:体温可能在几小时内飙升至39-40℃,甚至更高,伴随寒战、头痛、全身酸痛,仿佛“被卡车撞过”。

· 症状复杂:除了典型流感症状,乙流还常伴有呕吐、腹泻等消化道表现,儿童尤为明显。

· 易被误诊:部分患儿因剧烈呕吐被误诊为“胃肠炎”,耽误治疗。

乙流 vs 甲流:谁更危险?

乙流 甲流

传染性 中等,多呈散发或小规模流行 极强,易引发大规模疫情

宿主范围 仅感染人类 可感染人、禽类、哺乳动物

变异能力 较弱,保护期更长 极强,需每年更新疫苗抗原

症状差异 儿童更易出现胃肠道症状 成人更易出现高热和肌肉酸痛

重要提醒甲流和乙流没有交叉免疫!感染过甲流仍可能得乙流,反之亦然。

危险信号:出现这些情况立即就医

· 呼吸频率异常:静息状态下>20次/分钟(正常12-20次)

· 血氧饱和度:指尖血氧仪显示<93%

· 精神状态改变:持续烦躁、嗜睡或意识模糊

· 并发症前兆:胸痛、咳血痰、尿量减少

乙流高发期:这些人群尤其危险!

1. 高危人群警示灯

· 儿童(5岁以下):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全,易并发肺炎、脑炎。

· 老年人(65岁以上):基础疾病多,病情易恶化。

· 慢性病患者:糖尿病、哮喘、心脏病等患者感染后风险更高。

· 孕妇:胎儿可能因母体高热出现发育异常。

2. 乙流的“致命陷阱”

· 延误治疗:高热持续超过48小时,病毒可能侵入肺部引发重症肺炎。

· 滥用抗生素:乙流是病毒性疾病,青霉素、头孢等抗生素无效!

· 盲目硬扛:部分学生因升学压力带病学习,反而导致病情反复甚至危及生命。

科学防护:乙流来袭,如何守住健康防线?

1. 接种疫苗:最经济有效的“盾牌”

· 流感疫苗能防乙流吗?

当前流感疫苗包含甲型H1N1、H3N2和乙型Victoria系病毒,对乙流保护率可达75%!

· 最佳接种时间每年9-11月(抗体产生需2-4周),覆盖冬春高发期。

· 特殊人群提示:孕妇可接种灭活疫苗;哺乳期女性接种同样安全。

2. 日常防护:细节决定生死

· 戴口罩:选择ASTM Level 3医用口罩,正确佩戴可降低80%感染风险。

· 勤洗手:用肥皂搓洗20秒,重点清洁指尖、指缝。

· 室内消毒:乙流病毒在门把手上存活48小时,在纸币上可达72小时!

· 通风换气:每日开窗通风3次,每次至少30分钟。

3. 家庭防护:病毒入侵时的“战术”

· 隔离患者:固定1名家庭成员照顾患者,佩戴N95口罩,其他成员减少接触。

· 消毒用品:84消毒液稀释后擦拭桌面、门把手,紫外线灯照射衣物。

· 饮食建议:多喝温水、淡盐水,补充维生素C;清淡饮食,避免油腻辛辣。

乙流来袭怎么办?黄金48小时自救指南

1. 早期识别症状

高热闪电战:体温骤升至39℃以上,伴寒战、头痛。

疼痛交响曲:全身肌肉酸痛、关节僵硬,仿佛“被电击”。

胃肠警报:儿童出现呕吐、腹泻,需警惕脱水。

2. 治疗方案:分秒必争

抗病毒药物:

奥司他韦:首选药物,发病48小时内服用可缩短病程1-2天。

玛巴洛沙韦(速福达):新型药物,单次口服即可,胃肠道刺激小。

退烧药: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但需避免滥用!

就医信号:持续高热>3天、呼吸急促、意识模糊,立即送医!

3. 护理技巧:加速康复

物理降温:温水擦浴腋下、大腿根部,避免酒精擦拭。

补充电解质:口服补液盐或含电解质的饮品,预防脱水。

充分休息:保证每天8小时睡眠,避免剧烈活动。

乙流防治误区大扫除

误区1:“打过疫苗就不会得乙流!”

真相:疫苗保护力并非100%,但可显著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

误区2:“乙流症状轻,不用治疗!”

真相:儿童和老人感染后可能迅速恶化,需密切观察病情。

误区3:“大蒜、生姜能杀死流感病毒!”

真相:民间偏方无科学依据,抗病毒需依赖药物。

在这个病毒不断变异的时代,我们无需过度恐慌,但必须保持敬畏。记住:乙流不是“大号感冒”,而是需要精准应对的呼吸道传染病。当身体发出警报时,及时就医、科学用药、充分休息,才是对自己和家人最好的保护。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烟台联通圆满完成“2025中国... 大众网记者 邢晨 通讯员 王笑 烟台报道 7月15日,由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和...
我要上班了|AI时代,自媒体赛... 编者按:人工智能(AI)正加速融入生活,深刻改变产业结构和人才需求。当前,在人才需求发生“量级”爆发...
在链博会上,我们破解了九号公司... 7月16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简称“链博会”)上,九号公司携旗下1...
海通国际:Grok-4引领AI... 智通财经获悉,海通国际发布研报称,7月10日,Grok 4发布超越现有模型,随着xAI率先跨入下一代...
更广泛应用 RISC-V架构将... 7月17日,在2025年第五届RISC-V中国峰会上,RISC-V国际基金会CEO Andrea G...
奥美华能源取得用于多次开关旁通... 金融界2025年7月17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四川奥美华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
上海外滩FTC成新地标,助力全... 上海外滩迎来新成员,互联网内容创作者聚集地FTC正式启用。7月17日晚,上海外滩FTC,一个专为互联...
汉王友基亮相深圳创新产品展,以... 7月15日,以“美好生活 深圳创造”为主题的深圳创新产品(场景)展在深圳市工业展览馆正式启幕。汉王友...
浩盛取得氛围灯U型均匀布光的热... 金融界2025年7月17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珠海浩盛标签打印机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