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巴黎7月14日电(记者罗毓)长期以来,进化生物学一直主张一种观点:在哺乳动物尤其是灵长类动物中,雄性通常占据主导地位。但法国和德国研究人员最新研究发现,灵长类动物中并非总是雄性“说了算”,实际的雌雄权力主导情况要复杂得多。
来自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在灵长类动物中,雌雄冲突非常常见,然而雄性或雌性在对抗中占据绝对优势(即赢得90%以上的冲突)的情况,在所研究种群中占比均不足20%,这证明,灵长类动物中并非总是雄性占据主导地位。
尽管科学界对某些灵长类物种中雌性主导的现象已有认识,但此前仍缺乏针对雌雄主导程度的量化研究。研究团队此次收集了涵盖121种灵长类动物、253个种群的资料,研究雄性和雌性之间的对抗情况。他们还分析了在何种情境下雌性或雄性更可能占据主导地位。
结果显示,在近70%的情况下,两个性别至少偶尔都能赢得冲突。严格的雄性主导,即雄性赢得90%以上的冲突,仅出现在17%的种群中;而严格的雌性主导的种群则占约13%。
具体来看,在雌性对自身生育拥有高度控制权的灵长类物种中,雌性更有可能占据主导地位。雌性在雌性内部竞争激烈的种群中也经常占据主导地位,或者当雌雄对抗对幼崽的风险较低时,雌性占上风的情况也更常见。相反,在雄性体力明显优于雌性的物种中,雄性主导的现象则更为常见。
这项研究表明,在灵长类动物中不存在一个统一的权力关系模式,这也为理解人类早期社会中性别角色的演化起源提供了新思路。这一研究成果已于近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