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王教授视点近日,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第五届第五次理事会暨第七次常务理事会在北京举办。此次会议为科技促进会在未来的发展航程中指明方向,汇聚各方智慧与力量,共同推动科技事业迈向新的高度。
会议盛况:群贤毕至,共襄盛举
会议现场,气氛庄重热烈。来自科技促进会各个分支机构、科研院所、企业等单位的代表们齐聚一堂,共同参与会议。水利工程技术分会代表:产学研视点王建省教授、副秘书长杨雨桐出席活动。
会议由副会长许军主持,他宣布会议开始。全体参会人员起立,奏响国歌,激昂的旋律在会场内回荡,激发着每一位参会者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怀与对科技事业的使命感。
工作报告:回顾过往,展望未来
段洣毅会长:砥砺奋进,共筑科技发展新高地
段洣毅会长向大会作2025年上半年工作报告暨下半年工作计划,主题为《砥砺奋进,共筑科技发展新高地》。他详细回顾了上半年科促会在多个方面取得的成绩。在科研项目推进上,成功组织了系列科研论坛和项目,涵盖了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为解决行业关键技术难题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学术交流活动方面,举办了多场高规格的学术研讨会和论坛,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和行业动态。这些活动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碰撞与交流,为科技工作者搭建了广阔的合作平台。通过与国内外同行的深入交流,我国科技工作者拓宽了视野,了解了国际前沿科技发展趋势,为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促会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建立了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上半年,成功促成多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落地,为企业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对于下半年工作计划,段会长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措施。将继续加大科研项目投入,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行业关键技术难题,组织开展更多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科研项目。加强学术交流平台建设,举办更多高质量的学术活动,邀请更多国际顶尖专家参与,提升我国科技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进一步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制,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
孙铁成教授:奋力谱写科促会推进科技强国建设新篇章
科促会首席专家、总顾问,智库主任,顾问委员会主任孙铁成教授作的报告主题为《奋力谱写科促会推进科技强国建设新篇章》。
孙教授从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高度出发,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科技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他指出,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科技创新人才短缺等。科促会作为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他强调,科促会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整合各方资源,加强与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形成推动科技发展的强大合力。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要组织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团队,集中力量开展联合攻关,突破一批制约我国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与高校、职业院校的合作,培养更多适应科技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孙教授提出了加强国际科技合作的建议。他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科技发展具有全球性特征,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是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科促会要积极搭建国际科技合作平台,组织国内外科技工作者开展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我国科技事业与国际接轨。
专题讲座:启迪智慧,引领方向
杜祥琬院士:漫谈能源和激光
杜祥琬院士是我国著名的能源和激光领域专家,他的专题讲座《漫谈能源和激光》吸引了参会人员的目光。
杜院士从能源的发展历程讲起,回顾了人类从利用传统能源到开发新能源的漫长历史。他指出,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加,传统能源的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开发利用新能源已成为全球共识。
在新能源领域,杜院士重点介绍了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现状和前景。他通过大量的数据和案例,分析了各种新能源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强调了新能源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减少环境污染、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我国在太阳能光伏发电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生产国和应用国,为全球能源转型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后,杜院士将话题转向激光领域。他介绍了激光的发现历程、基本原理和特性,以及激光在工业、医疗、军事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激光作为一种新型光源,具有高亮度、高方向性、高单色性等优点,被誉为“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最亮的光”。在工业领域,激光加工技术可以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的加工,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电子等行业。在医疗领域,激光治疗技术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如眼科疾病、皮肤病等,具有无创、无痛、恢复快等优点。
杜院士的讲座深入浅出,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案例,让参会人员对能源和激光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他的讲解赢得了全场参会人员的阵阵掌声。
分支机构交流会:分享经验,共促发展
联合国咨商办公室彭剑彪:从专业认可到全球影响:联合国咨商地位能路径解析
联合国咨商办公室彭剑彪在交流会上作了《从专业认可到全球影响:联合国咨商地位能路径解析》的报告。他详细介绍了联合国咨商地位的申请流程、评审标准和重要作用。联合国咨商地位是联合国给予非政府组织的重要认可,获得该地位的组织可以在联合国框架内参与相关活动,为全球治理贡献智慧和力量。
彭剑彪通过实际案例分析,阐述了如何通过获得联合国咨商地位提升组织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他指出,组织在申请联合国咨商地位时,要明确自身的定位和优势,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组织的专业水平和国际形象。获得联合国咨商地位后,要充分利用这一平台,积极参与联合国相关活动和项目,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国际合作部张士谨:开眼看世界——科技国合世界行
国际合作部张士谨的报告《开眼看世界——科技国合世界行》让参会人员仿佛跟随他的脚步进行了一场全球科技合作之旅。他分享了科促会在国际科技合作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案例,介绍了科促会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机构、企业建立的合作关系。
张士谨指出,国际科技合作是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动力,通过与国际同行开展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我国在科技领域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通过国际科技合作将这些成果推向世界,为全球科技发展做出贡献。他强调,在国际科技合作中,要注重文化差异和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实现互利共赢。
钙钛矿产业分会刘俊杰:钙钛矿产业的回顾与展望报告
钙钛矿产业分会刘俊杰在交流会上作了《钙钛矿产业的回顾与展望报告》。他回顾了钙钛矿材料从发现到应用的发展历程,介绍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性能优势。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具有转换效率高、成本低、制备工艺简单等优点,被认为是未来太阳能电池发展的重要方向。
刘俊杰分析了当前钙钛矿产业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目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不断提高,但稳定性问题仍然是制约其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关键因素。钙钛矿产业还面临着原材料供应、生产工艺、市场竞争等方面的挑战。他对钙钛矿产业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认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支持,钙钛矿产业有望在未来几年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为全球能源转型做出重要贡献。
低空经济分会李井龙:低空经济发展现状与低空经济分会工作汇报
低空经济分会李井龙在交流会上作了《低空经济发展现状与低空经济分会工作汇报》。他介绍了低空经济的概念和内涵,低空经济是指以通用航空产业为主导,涵盖低空飞行、航空旅游、航空物流、航空运动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经济形态。
李井龙分析了当前我国低空经济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低空经济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但低空空域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监管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他介绍了低空经济分会成立以来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分会积极推动低空经济政策研究、标准制定、产业对接等工作,为促进我国低空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企业人才工作委员会王媛媛:发挥平台作用,为企业人才发展赋能
企业人才工作委员会王媛媛在交流会上作了《发挥平台作用,为企业人才发展赋能》的报告。她指出,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人才工作委员会要充分发挥平台作用,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人才服务。
王媛媛介绍了企业人才工作委员会开展的主要工作,包括组织人才培训、举办人才招聘会、开展人才评价等。通过这些工作,为企业培养和引进了一批高素质人才,提升了企业的人才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她还分享了一些企业人才管理的成功案例和经验,为参会企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李晨:关于促成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孵化操作
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李晨在交流会上作了《关于促成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孵化操作》的报告。他指出,乡村振兴离不开科技支撑,促进科技成果在农村地区转化落地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李晨介绍了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方面采取的措施和方法,包括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基地、开展科技特派员行动、组织科技培训等。通过这些措施,将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到农村地区,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他还分享了一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成功案例,为参会人员提供了实践参考。
水利工程技术分会王建省教授:标准与科技成果评价及高校产教融合
水利工程技术分会王建省教授在交流会上作了《标准与科技成果评价及高校产教融合》的报告。他指出,标准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建立科学合理的标准体系对于规范行业发展、提高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王建省教授介绍了水利工程技术领域标准制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强调要加强标准制定工作,提高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他介绍了科技成果评价的方法和指标体系,科技成果评价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的重要环节,要建立客观、公正、科学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提高科技成果评价的质量和水平。
在高校产教融合方面,王建省教授分享了水利工程技术分会与高校合作开展产学研合作的经验和做法。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开展联合科研项目、组织实习实训等方式,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培养适应水利工程技术领域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会议总结:凝聚共识,砥砺前行
此次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第五届第五次理事会暨第七次常务理事会的成功举办,为科技促进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会议通过工作报告、专题讲座、分支机构交流等多种形式,全面回顾了过去的工作成绩,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形势和挑战,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参会人员表示,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凝聚共识,砥砺前行,积极投身到科技事业中去。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专业优势,加强合作交流,为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将继续秉承“促进科技发展,服务国家战略”的宗旨,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为我国建设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的贡献。相信在全体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科技事业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此次会议是一场科技界的盛会,是科技事业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将激励着每一位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为推动我国科技事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让我们共同期待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在未来的发展中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为科技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