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创新实施“数字赋能、精准服务、柔性监管、强基提能”四大举措,在严格生态环境准入同时,高效服务项目落地,为大同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绿色动能。
数字赋能,打造选址“智慧导航”
针对项目选址反复调整、环评效率低的痛点,大同市依托“山西省三线一单数据管理及应用平台”,构建“一图研判、一键评估”服务体系。建设单位登录平台输入坐标即可自动生成选址合规性报告,系统会显示标注生态红线、敏感区域等关键信息,实现“红黄绿”三色预警。例如,山西晋北采煤沉陷区新能源基地(左云)17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左云县三屯乡、管家堡乡一带,该项目建设规模为:装机总容量17万千瓦,拟用地总面积1.2852公顷,建设风机点位27台。通过平台智能比对,发现原选址有5个点位位于大同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动态更新成果中“左云县防风固沙与土地沙化防控一般生态空间优先保护单元”,评估及审批部门联合专家团队现场踏勘,指导企业调整至合规区域,缩短前期选址时限30%以上。
精准服务,跑出项目“大同速度”
建立“专班对接+清单管理+容缺受理”机制,实施“台账式”精准调度管理,指导解决项目准入、选址选线、环境容量、区域削减等关键问题,畅通绿色通道,在确保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做到“应批尽批、快审快批”。对生产工艺相对单一、环境影响较小、建设周期短且按规定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十二类建设项目,在企业自愿的原则下,试行环评与排污许可“两证审批合一”。在项目开工建设前,企业办理环评审批时,可以选择同步申领排污许可证。将涉及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储能等既需要办理一般环评又需要办理辐射环评的,实施编制报告、评估、审批一次办结。将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相关内容一并纳入环评报告编制,统一出具一份行政许可文件。通过以上多项举措,项目从受理到批复较法定时限提速60%,审批效率提高近70%,节约经济成本达50%左右。
柔性监管,化解企业“成长烦恼”
坚持“严审批”与“暖服务”并重。针对灵丘县富锰渣冶炼产业集群因历史遗留问题无法补办环评手续的情况,审批部门主动协调省级部门召开专题会,明确整改路径,帮助企业合规复产;针对部分小微企业反映的“排污登记被中介欺诈”问题,推出“线上自助办理+线下免费代办”服务,并通过短视频平台发布防骗指南,惠及企业300余家。
强基提能,激活基层“末梢神经”
针对县级审批能力薄弱问题,发挥专家及生态环境评估中心的技术优势,采用“线上+线下”等帮扶方式,将建设项目环评服务关口前移,提前研判,向建设单位和环评编制单位提供技术咨询服务,提出合理化最优解决方案,进一步缩短环评报告编制、审批时间,助力建设单位在项目开工前高效完成环评手续办理,推动营商环境走深走实。2025年上半年,县级审批问题率同比下降30%。
下一步,大同市将继续探索“AI+环评”智能研判系统,积极推进线上“大同云审批大厅”建设,推动更多事项“秒批秒办”,以更优营商环境护航高质量发展,书写新时代“大同答卷”。
上一篇:印度航空空难初步调查报告公布:坠机前一刻发动机燃料供应被切断
下一篇:王春明,被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