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咨询和市场情报公司Novaspace的最新报告(Earth Observation Satellite Systems, 18th Edition, 2025年6月)预计,全球未来10年(2025年至2034年)将发射约5770颗对地观测卫星,是过去10年(2014年至 2023年)发射的2098颗卫星数量的约3倍。
图1 未来10年预计将发射5770颗对地观测卫星
(来自Novaspace)▼
对地观测卫星数量增长的关键因素是国防需求的推动,同时还包括:
卫星小型化和星座化趋势
01
过去10年,随着立方体卫星和微小卫星的蓬勃发展,小卫星能够拥有与更老和更重卫星相同的性能,而制造和发射成本显著降低;
边缘计算和星上处理趋势
02
星上处理和实时信息分发也推动了对地观测卫星数量的增长,以探索新的解决方案。
如下图2所示,过去10年单个卫星和星座卫星发射次数是一样的,而未来10年预计86%的发射来自星座卫星。
图2 国防通过星座推动未来市场(来自Novaspace)▼
当前不断升级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显示了天基能力在维护国家主权和确保战略自主方面的重要性。由于国防的需要,大国不断增强和扩大多传感器遥感星座的建设,而不少其它国家也在考虑首次部署自己的太空资产。
商业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公司冰眼(Iceye)2025年已签署了提供至少10颗SAR卫星合同,而这些卫星将交付给3个不同的国家。黑天公司(BlackSky)在2024年与印度尼西亚国防部门签署了5000万美元的合同,为印尼提供高分辨率光学图像和卫星。
图3 伊朗伊斯法罕研究中心遭空袭后
黑天公司第三代光学卫星拍摄的图像(来自Blacksky)▼
美国的其它商业遥感公司如麦克萨(Maxar)、行星实验室(Planet)和卡佩拉(Capella)等如今也瞄准海外市场,为国外国防用户提供主权天眼(sovereign eyes)——拥有自主权的对地观测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