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强国建设的过程中,尤其在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电影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第四届文化强国论坛近日在澳门永利皇宫举行,与会专家围绕“拥抱人工智能时代,助力电影强国建设”的议题高屋建瓴地发表真知灼见。
未来已来,拥抱变化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认为,人工智能时代,电影或许将重新诞生。现在大家的共识是AI可以替代一些相对比较低端、中端重复性的劳动,但是它对电影作为创意产业的创意力、想象力、创造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方面如果能增强,人工智能对电影强国建设带来的将是更加积极的作用。”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也表示,人工智能非常有想象空间,目前的应用还处于尝试发展过程中。“如今AI技术已经渗透到从影视制作到发行、放映的整个链条,特别是大数据、大模型的应用,一方面能够提质增效,另一方面对创作会产生深刻的影响,从故事的运作,到演员和最后制作完成,一直到发行全过程,它都会产生作用。”
既是机会,也是挑战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卫则从六个方面谈了人工智能和电影强国建设的关系。第一,如果我们运用AI更好地使用类型,加强类型叙事,融入全人类共同的情感,就能使中国电影面对全世界观众讲故事的能力有很大提高;第二,如果艺术片的导演能很好使用AI,就可以有更大的空间和自由充分表现自己的个性和才华;第三是表演,表演艺术家复杂的眼神表演AI做不到,但有很多流量明星的面部表情单一,表演水平还有待提高,而AI技术能够生成几百种表情,把几百种表情输入到青年演员身上,或许能让他们的表演更加丰富一些;第四是电影制作,使用AI技术来表现不仅能够节省成本,还能够有很强的表现力,大幅提升电影产业制片能力;第五,人工智能需要大数据、大模型,需要建立电影工业体系,能够改变个人作坊式的电影生产模式,有利于使电影生产方式工业体系化;第六,现在的电影工业模型和大数据储存主要是英文,中国的影像数据储存有多少?如果我们的大数据、大模型不跟上的话,在世界影像体系中就会落后。“因此,中国电影必然要拥抱人工智能。当然这也可能会带来版权问题、伦理问题等,我们可以跟世界各国交流,加强对人工智能的管理,但不能因噎废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工智能时代立足于世界电影强国之林。”(新民晚报记者 孙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