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说得没错,中国的科技确实一塌糊涂,很多回答和网友都在评论杨振宁这个人如何如何。但人家就是事实,没有什么可否认的。中国的科技史就是一塌糊涂的,我们张口闭口就提出了四大发明,那也不是中国古代归纳出来的,而是近代的。
1840年以后,受到外国侵略而提出的一种中国没有科学概念的反击。但是现在我们也都知道,四大发明是技术,它距离真正的科学还很远,因为它只是一种经验化的技术提炼,并没有形成理论,我们也并没有拿着四大发明真正使自己的优秀科学传播出去,甚至是继承,我们将四大发明更多的是用在考取功名,算命抓鬼,驱赶邪祟等日常的生活中跟科学完全搭不着边儿,完全是为了能够满足民族自尊心的建立而塑造起来的一种概念而已。
除了四大发明之外,我们自然也有很多古代的科技在建筑方面我们也有所成就,其中值得大书特书的就是天文学方面。我国的天文学历史发展悠久,甚至在文明的道路上也是数一数二的。但是我们关注天文学也不是为了关注这个世界的构成和发展,而是在天文学的各种气象变化,还有行星运转的一些基本规律去证明我们自己的王朝和皇帝是否纯正,是否有资格继承大统?在我们最靠近科学的领域中,我们依然只是把天文学当做是政治伦理体系的一部分。关注的依然是统治者能否统治整个国家,而不是天文学当中的科学。
我们的文明缺少科学?从后来的社会发展中,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是一个缺少科学的国家,但是我们没有科学的萌芽吗?那可不是,我们拥有充分的科学萌芽,但可惜,就像资本主义萌芽一样,这个概念一直受到挑战。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墨家学派就是一个科学学派。对技术和科学理论的研究思考并不比当时的希腊人逊色多少。
但可惜的是墨家最终没落,甚至墨家墨子的一些言论和书籍只能在道观当中得到。这个叫墨家的学派,如果不是被偶然发现,可能我们到现在都不知道究竟是何物。而当大统一为名建立以后,我们最为关注的依然是统治者官僚体系,政治制度,反击外敌,内部斗争,农民起义,王朝更迭,我们没有任何一部历史书,一部主要的历史书是写科技,经济和金融的历史的,根本没有,我们写的只是帝王将相的家族史和传承史而已。
现在在市面上无论是教科书也好,还是其他书籍也好,我们可以看到了我们当下归纳的中国科技史的总结。但是这种总结也只是在诸般实际的点点滴滴当中提炼归纳,并且以近现代的考古发现作为基本佐证出来的一部书。 但我们也只是一个总结,我们的科技是虽然星星点点不可能成为历史文明当中汹涌澎湃的河流,但是我们也是有一些成果的。
可惜的是,我们的这些成果完全被官方掌握,这些成果的发现者,发明者和使用者也都只是官僚体系当中的一部分。而且这些理论研究和科学发明发现都没有真正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从而也遭到统治者的封锁和无视。科学就是没有用的,不可能带你找工作,也不可能让你升官发财,只是一种理论,积累到一定的时期,才能够与社会生产力结合,进而爆发出升级的文明推进现象。
但是对于官僚体系来说,对于政府而言,传统科学是没有用的,所以人们也仅是对他进行一个简单的归纳和证实。甚至在历史的特定时期内都后继无人,而只出现在史书对这种科学发现的记载中,断断续续的科技发展,也是我们文明最大的悲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