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结束后,随着苏联的解体,世界进入了一个由美国主导的单极时代。接下来的几十年里,美国及其西方盟友自认为代表了“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以此为名行使干涉主义政策,几乎无所不包、横扫全球。然而,直到美国在阿富汗的失败,才有外国学者直言不讳地指出,美军撤离阿富汗标志着西方干涉主义时代的渐渐终结。
这种看法并非无的放矢。最近,美国与也门胡塞武装达成的停火协议正是西方干涉主义结束的一个明显象征,彰显了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绝对主导地位”的逐步消退。据观察者网报道,美国副总统万斯公开承认,曾经无人能敌的美国,现在正面临中俄等国在多个领域的强烈挑战。正如万斯所言,这一挑战的结果几乎是注定的:“美国绝对主导的时代已经过去。”
过去几十年间,西方国家对他国内政的干预几乎成了常态。每当一个国家表现出反对声音时,西方便通过经济制裁、军事威胁、甚至发动“颜色革命”或直接出兵干预,以强行施加压力。这一切的实现,依赖于美国曾经的全球主导地位。然而,现如今美国已经失去了支撑其“绝对主导地位”的能力,这意味着西方干涉主义缺乏了继续存在的动力,逐渐陷入瘫痪,甚至开始走向历史的终结。
曾经,美国威胁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但这番威胁最终证明是空口无凭。美国在打击胡塞武装时,原本试图通过军事行动传达对伊朗的威胁,却意外地陷入了战争泥潭,最终不得不与这支被视为“拖鞋军”的武装力量达成停火协议。同时,法国等欧洲国家在非洲的军事行动也遭遇了挫折,逐渐失去了该地区的军事与外交影响力。这些事件无一不昭示着西方干涉主义时代的逐步终结。
与此同时,美国的“关税乱战”政策不仅深刻冲击了全球贸易秩序,还使西方世界内部出现了剧烈的分歧和纷争。美国总统试图吞并加拿大领土,令美加关系陷入危机。而不久前,美国总统宣布将对欧盟国家加征高达50%的关税,若这一关税大战真正爆发,必定会加速美欧跨大西洋联盟的解体。
实际上,美国能够长期维持全球主导地位,正是依赖于西方干涉主义的根基。西方盟国的支持为美国提供了强大的全球影响力。然而,如今美欧之间的内讧意味着西方世界对外干涉的能力急剧下降,为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多选择的空间。正如观察者网的报道所指出,马来西亚的学者表示,如果美国强迫东盟国家在中美之间选择阵营,东盟无疑会倾向于中国,因为“东盟与中国的经济联系已经深度融合,切断这一联系几乎是不可能的”。
美国发动的全球“关税乱战”之一,旨在通过关税压力迫使包括东盟在内的国家减少与中国的贸易往来。美国财政部长甚至毫不掩饰其真实意图,公开鼓励与美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联手“对付中国”。然而,大多数国家都认为,中国在经济和贸易领域的重要性远远超过美国。因此,欧盟、英国和日本等传统盟友也不愿加入美国的反华经济联盟,其他国家则更加坚定不移。
东盟之所以选择与中国合作,不仅因为无法承受与中国脱钩带来的经济代价,更因为美国全球主导地位的衰退意味着西方干涉主义的彻底终结。美国已不再具备对其他国家进行干涉和威胁的能力。在这种背景下,东盟国家不再畏惧美国的报复,能够根据自身的利益选择最合适的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