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不等于能力,如果梁文峰、王兴兴、王滔继续读博士,是否还有今天的成就?
创始人
2025-05-20 13:01:50
0

2025 年 5 月 17 日,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福耀科技大学校长王树国在搜狐科技年度论坛上的演讲,如同一颗投入湖心的巨石,在教育界激起千层浪。这位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先锋人物,以三个直击灵魂的追问拉开序幕:

"如果梁文峰继续读博士,还有今天的 DeepSeek 吗?如果王兴兴继续读博士,还有今天的宇树科技吗?如果汪滔继续读博士,还有今天的大疆吗?"

这三个问题,如同三把利刃,剖开了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深层病灶。当我们将目光投向这三位科技界的传奇人物,看到的不仅是他们个人的成功,更是中国教育改革的鲜活样本。

梁文峰:从实验室到 AI 战场

1985 年出生于广东湛江的梁文峰,从小就是 "别人家的孩子"。2002 年考入浙江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10 年获得硕士学位。按常理,这位学霸应该继续攻读博士,沿着学术道路稳步前行。然而,他却在 2015 年创立了幻方量化,2023 年进军大模型领域,创立 DeepSeek。2025 年,DeepSeek-R1 模型性能比肩 OpenAI 的 GPT-4,梁文峰入选《时代》全球百大影响力人物。

是什么让他放弃博士学位?梁文峰在接受采访时曾说:"实验室里的研究成果,如果不能转化为生产力,就只是纸上谈兵。" 他在浙江大学期间就开始研究量化交易,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时,他带领团队用机器学习技术探索全自动量化交易,这段经历为他日后的创业奠定了基础。

王兴兴:四足机器人的追梦人

1990 年出生的王兴兴,2009 年考入浙江理工大学机电专业。2016 年,还未硕士毕业的他被大疆录用,但仅工作两个月就辞职创业。他研发的 XDog 四足机器人在网上引发关注,投资者纷至沓来,宇树科技应运而生。

在创业初期,王兴兴面临巨大压力。为了完成 XDog 的研发,他申请延毕,看着同学陆续毕业,内心充满焦虑。但他坚信:"做一半的工作是没有价值的,我相信我所做的事情可以点开人类新的科技树。" 这种对技术的执着,让宇树科技在四足机器人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

汪滔:无人机帝国的缔造者

1980 年出生的汪滔,2001 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电子系,大三退学后就读于香港科技大学。2006 年,他在研究生期间辍学创立大疆。从最初的飞控系统研发,到大疆精灵 Phantom 1 的推出,再到如今的全球无人机霸主,汪滔用 20 年时间打造了一个商业帝国。

在大疆的发展历程中,汪滔经历了多次危机。创业初期,团队成员纷纷离职,公司几乎解体,他手里只剩 2 万块钱。但他坚持下来,最终让大疆成为全球领先的无人机企业。他的成功,不仅源于技术创新,更源于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和对梦想的执着追求。

这三位创业者的经历,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传统教育体系培养的 "高学历人才",在实战能力上未必能胜过那些敢于跳出体制、投身创业的 "叛逆者"。正如王树国所言:"真正的能力是在血与火中磨练出来的,大学只是育了一棵苗而已。"

学历不等于能力:传统教育的误区

中国教育长期以来存在 "重学历、轻能力" 的倾向。家长和学生普遍认为,学历越高,未来的发展前景越好。这种观念导致许多学生为了追求高学历而盲目考研、读博,却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然而,现实却给了这种观念一记响亮的耳光。据统计,中国大学生创业失败率高达 95%,而那些成功的创业者中,很多人并没有高学历。例如,马云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马化腾毕业于深圳大学,他们都没有博士学位,但都成为了商业巨头。

王树国在演讲中尖锐指出:"那些读博士的,有些没有他们做得好。" 这一观点虽然刺耳,却揭示了一个事实:学历只是敲门砖,真正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的,是他的能力和创造力。

教育革命:从知识传授到能力锻造

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挑战,传统教育体系必须进行深刻变革。王树国提出,高等教育必须完成三大转型:

  1. 教师职能重构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能力的锻造者。王树国以 "AI 论文鉴别" 为例:"挑不出问题的一定是人工智能写的,有缺点的才是人写的。" 这一比喻揭示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 从传授知识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科壁垒打破

    传统大学以单一学科为支点的封闭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需求。王树国主张大学必须与社会深度融合,打破学科壁垒,培养跨学科人才。福耀科技大学的学科设置就是一个成功案例,该校构建了计算与人工智能学院、新材料与新能源学院等 6 所学院,强调学科交叉与产业融合。

  3. 实践导向的人才培养

    王树国认为,真正的能力是在实战中磨炼出来的。福耀科技大学与一汽红旗、特斯拉等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学生大二起就参与真实项目研发,毕业即掌握行业尖端技术。这种产教融合的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能力,缩短了从学校到职场的过渡期。

王树国的三个追问,不仅是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叩问,更是对整个社会的警示。在这个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不能再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培养未来的人才。

教育改革的道路充满挑战,但也充满机遇。福耀科技大学的探索、全球教育改革的趋势,都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需要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重构教育体系,培养适应未来的创新人才。

正如王树国在演讲中所说:"我们想栽树而没有栽成,孩子们走出校门却长成了参天大树,这说明教育理念需要彻底变革。"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拒收!今年黄牛最头痛的手机出现... 9月19日,iPhone17系列发售首日,多地门店排起长队。 据报道,新款iPhone屏幕更大且足够...
美“天鹅座”货运飞船与国际空间... 新华社洛杉矶9月18日电(记者谭晶晶)美国货运飞船开发企业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的“天鹅座”飞船18日...
“科创游”打造 文旅融合新场景 (来源:劳动午报) 转自:劳动午报 从合肥的智能工厂到杭州的人工智能小镇,从北京的中关村壹号到敦煌的...
首钢园三高炉数字博物馆十一假期... 三高炉播放的数字片《致敬钢铁》 在首钢园三高炉,《致敬钢铁》数字片正在试映,炉芯在数字光影技术的加...
别让AI偷走你的思考力 范荣 近段时间,AI写作成为潮流。但麻省理工新近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当人类依赖ChatGPT写作...
AI助力应急管理智能化,“数据... 南方财经记者程浩 东莞报道 近日,2025年“数据要素×”大赛广东分赛应急管理赛道决赛在东莞举行。 ...
AI透明屏、智能眼镜、骨科手术... 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正在广西南宁举行,首次设立的人工智能专馆成为全场焦点。记者在采访中发现,AI...
原创 娜... 【追剧党狂喜!华为视频解锁追星新姿势】 (倒叙开篇) 手机里十几个视频平台来回切换的日子终于结束...
科幻如何影响科技进步?刘慈欣:...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吴德玉 摄影报道 科幻与科技的关系一直是备受瞩目的话题。科幻如何具体影响、推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