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苗捕手’模型,充分发挥数据优势,实现了科技‘赋能警力、提升效能、助力实战’打造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的目标。”在宁夏银川市公安机关建模比武现场,治安支队民警孙彦站在聚光灯下,身后的大屏幕上,“护苗捕手”模型的数据图表闪烁着光芒,她铿锵有力地介绍着这个涉未成年人保护模型的精妙之处。
近年来,银川市公安局持续深化校园及周边安全治理,坚持问题导向、主动靠前,聚焦“人防、技防、物防”深度融合应用,结合“塞上枫桥”新警务,充分发挥“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以科技赋能校园安保工作,动态预防各类风险隐患,全力构筑校园安全防控新体系,辖区校园安全综合治理能力持续提升。
硬件软件双提升 筑牢校园安全基石
清晨,银川市的校园门口,第一缕阳光洒下,“护学岗”的守护者们早已就位。民警携带“八大件”,义警身着“红马甲”,站得笔直,眼神专注,还有坚固的防冲撞设施整齐排列,隔离墩、警示柱、升降柱,他们共同守护着孩子们的安全。
除了硬件设施的升级,银川市公安局全面落实《学生欺凌防范处置工作指引》,监督指导学校成立了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并且在学校显要位置悬挂防校园欺凌公示联系牌。公安部门还定期汇总涉校案事件、矛盾纠纷、安全风险等信息,压实各级责任,推动问题就地解决,防止小问题酿成大麻烦。
银川市公安局牢固树立“校园安全无小事”的理念,大力推进“护学岗”标准化建设。联合市委政法委、市教育局,一起出台了《银川市中小学幼儿园护学岗工作规范》,探索出台《校园防冲撞设施要求及指导意见》。这些规范就像一本“校园安全宝典”,明确了“护学岗”的时间、力量、装备、职责等工作标准,还细化了应急处置预案和定点护学机制。
2024年末,银川市兴庆区掌政中学发生了一起涉生事件。作为该校法治副校长的兴庆分局掌政派出所民警马磊,第一时间就赶到了现场,并联动学校启动了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应急机制。学生代表、家委会、司法所等代表坐在一起,共同研商处理意见。最终,这起事件得到了妥善处理。这也是银川公安校园安全防护标准化建设的生动实践。
科技赋能强感知 织密校园安全网络
去年5月,宁夏银川市兴泾镇中学率先在卫生间安装了安装校园防欺凌智能系统,这一举措为校园安全防护增添了一道“安全锁”。
“一旦有类似求解的声音就会触发报警器,校方会先期查看并根据现场情况需要,第一时间通知我们辖区派出所前去处理。”兴泾镇中学的法制副校长来波感慨地说,“这不仅让原本装在校门口的‘一键报警’系统延伸到了校园的每个角落,也让校园的安全防护更加精细、全面。”
银川公安在校园安全领域不断创新,坚持以科技赋能,构建了“智能感知+数据驱动+精准防控”的智慧校园安全防护体系。通过“雪亮工程”,全市中小学、幼儿园的视频监控覆盖率已达到90%,同时监督校园安装升级“一键报警”装置,确保突发警情时警力能够迅速到达现场。
此外,银川公安充分发挥警校联动的协同优势,通过常态化实战演练、专业化业务培训、多样化进校宣讲等方式,全力打造校园“最小应急单元”。去年以来,银川公安共组织开展校园实战演练57批次362场,有效提升了涉校风险应对处置水平。
多元共治聚合力 提升校园安全效能
2024年,银川市公安局推出“一校一策”工作机制,为每所学校量身定制安全方案。通过摸清区情校情,排查风险隐患,从人防、物防、技防到矛盾排查、交通优化等十项措施全面保障校园安全,校长和派出所长分别担起校内校外第一责任人,确保校园长治久安。
“根据辖区特点,我们建立了‘一校一策’工作机制,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周边统一设置‘护学岗’、执勤点位,联合校方、家委会、治保会等群防群治力量,全力守护校园安全。”2月24日,银川市公安局治安支队副支队长王志峰说。
“别看河水温柔,它可是会‘咬人’的!”在第30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银川市公安局金凤区长城中路派出所特别邀请银川市蓝天救援队,通过VR设备模拟溺水场景,为辖区一学校师生们开办了一堂硬核“水上安全课”。
银川市公安局坚持以“多元共治”为牵引,建立健全“家校警”三维一体帮教机制,多样化拓展群防群治护校力量,让“派出所主防”触角与校园安全防范有机融合,全力提升校园安全防范能力。
此外,银川公安积极推动“家校社”联动机制,通过警校合作、家校共育、社区参与,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校园安全防护网络。
来源:银川市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