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在我们眼中医护人员本来该是相当受人尊敬的岗位,每年护士节更是无数媒体发文称赞这些白衣天使,但是有些人反而给自己换来一片骂声!
年近九十坚守岗位、荣获南丁格尔奖、捐款近三十万......如此种种只是听着就让人感叹爱岗敬业事迹却直接被愤怒的网友骂上热搜,上万评论几乎无一例外全是冷嘲热讽宣泄愤怒!
网友为何如此愤怒?究竟谁来守护这些守护生命的白衣天使?
是坚守岗位还是霸占岗位?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及文内
5月12护士节,国际红十字会按照以往惯例公布了“南丁格尔奖”名单,这是护理行业的国际最高荣誉,也是无数护理工作者的“梦中情奖”。
今年我们国家共有七位护理工作者获奖,往年许多荣获殊荣的护士也跟着一起被重新提起,而其中的青岛的李桂美更是相当引人注目。
李桂美今年有86岁高龄,是国内年龄最大的护士,但是从未因为自己的年龄而离开医院。
她17岁时考进了青岛的护校,从1958年开始戴上护士帽,到现在已经为护理工作奉献了近七十年。
可以说李桂美本人就见证了咱们国家公共卫生领域的发展历史,新中国成立之初,在那个缺医少药的时代里她亲眼目睹了好心的邻家奶奶因病去世,自此立志进入医护行业。
她之后靠着努力实现理想,时间一年年过去,医院慢慢多了越来越多新药和好设备,越来越多放在之前九死一生的疾病被攻克,她在护理方面的经验也越来越丰富。
直到应该退休的前一年,李桂美还在一线奋战,她带着自己的护士队伍对抗肝炎,甚至一度日均工作18小时,实在太累就在桌子上稍微趴一会儿。
到了退休年龄,她却觉得自己还能接着干,于是选择“退而不休”,依然留在医院贡献自己的力量。
她在行业内日复一日的坚持让她成了整个山东第一个获得南丁格尔奖的护理工作者,除此之外也有无数其他奖励和荣誉。
李桂美把那些奖章整齐地存放好,而得到的总计八九万奖金则全部捐献给了当地红十字会,除此之外又额外投入二十万积蓄支持卫校和护理事业发展。
李桂美的时间全部扑在医院,有时甚至会十几天不回家,她成了家里的“隐形人”,女儿也常常跟她开玩笑,说自己都已经退休了,妈妈却还在工作。
她对此一笑了之,在李桂美眼里,只要自己那双腿还能迈得动,就不会离开医院。
理论上这样一位经验丰富、热爱工作的奶奶继续留在工作岗位应该是值得称赞的事,本人获得南丁格尔奖更是众望所归,但是网友们对此评价却与想象中的情况完全不同。
看网友议论竟然少有人对此表示称赞,近万条评论几乎全部是质疑、甚至攻击和谴责!
光环之后是多少年轻护士的血泪
护士节当天一条对李桂美的采访视频放出,而评论区可以说是骂声一片。
视频开头李桂美说她从来不让病人找自己,永远是自己主动去找病人,并且要求自己手下的护士也这样做。
从这里开始网友的怒火就被点燃,因为这句话背后无疑藏着无数一线护士从早跑到晚的辛苦。
在她身上网友们并没有看到一个年事已高依然坚守岗位的白衣天使,只看到了一个自身行动不便、因为年龄大干不了太多事、因为资历深不会被安排辛苦活、却还是要坐在办公室里指点其他年轻小护士的老人。
此外李桂美本身的职位也相当惹人非议。
要知道这种部门都是“有岗才有编”,许多网友觉得她依然在岗、依然在高位,就是把底下护士的“晋升之路”堵死,因为这条路的尽头永远有个年近九十依然不愿退休的前辈在占着位置。
诚然李桂美的“奉献精神”相当感人,她在年轻时也的确为医院做了不少实事,靠着辛苦操劳和能力到了这个位置,谁也不会说一个不字。
但是更残酷的现实却是人霸着编制不退休,护士一边要照顾患者,一边要照顾前辈,两头受累都算好的,甚至还可能是两头受气。
李桂美在采访中说自己会在过年时让小护士们回家休息、和家人团圆,这句话落到广大网友和一线护士之间也变得相当刺耳。
人在有其他社会身份前首先是个人,打工人在当护士之前首先是遵劳动法的劳动者。
放假休息是劳动者的法律要求,家人团聚是作为人的精神需求,这本来就是护士们应得的,怎么到了她口中反倒成了什么了不得的福利待遇了。
甚至许多真正的一线护士在视频评论区“咬牙切齿”,表示如果就是坐办公室,每天最多各个房间转一圈,其他什么事都让下面的人干,那“工作”到八九十实在是太容易了。
毕竟她不用上夜班,不用给手术医生打下手,不用为病人配药换药,事少钱多、备受尊敬,这样的活可太吸引人了。
白衣天使也需要守护
很多护士愤怒谴责,但是看下来就能清楚地感觉到其中也有不少是在以谴责的名义“发泄自己的工作情绪”。
一天收很多很多病人,接几台手术,夜里三四还时不时就有就有铃声响起,连外卖都不一定能吃到热乎的,休息时间更是几乎一点没有。
自己可能刚刚结束早上的换药,可能夜班结束顶着两个巨大的黑眼圈,可能刚被不讲理的患者和家属一顿挑刺找茬。
刚闲下来两分钟,打开手机就看到八九十岁的老前辈坐在办公室里接受采访教育小护士,谁又能坐得住呢?
在行业内有一种说法是“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整个医疗系统下是离不开护士的。
他们的的工作相当复杂且繁琐,除了正常的打针换药,还要处理病人的呕吐物、伤口的脓血,本身工作内容的服务性质加上因生病或多或少有点急躁的病人和家属,许多人在工作中也相当受气。
但是让人心酸的是少有护理人员能被注意,大家到了大医院都会注意那些名校毕业的主任医师、门诊大夫、专家学者,而不是平均每个月要轮值8到12个夜班、住院过程中负责处理各种问题,让患者能在治疗过程中舒心的护士。
现在全国有五百多万护理工作者,他们真正需要的永远是合理的工作时间安排和晋升机制,而不是“医护情怀”、“白衣天使”、“行业前辈”带来的绑架。
屏幕前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