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4月,广州市黄埔区新登记经营主体2.66万户,同比增长69.13%;新登记注册资本超千万元企业数量持续攀升,注册资本规模同比增长83.44%;实有经营主体从2020年的16.6万户跃增到30.16万户,首次突破30万户,实有增速居全市第一。
增量的背后,是质量的提升。黄埔区精心营造产业版营商环境,在支持创新创业、商事制度改革、涉企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加快培育产业友好型、企业友好型、企业家友好型、人才友好型的产业生态,为经营主体锻造成长加速器,持续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势能。
全周期服务,提升市场准入便利化水平
商事登记是企业进入市场的第一道关卡。近年来,黄埔区市场监管局构建起“全面提速+精准破题”的商事登记改革体系,推动市场准入便利化水平持续领跑——
在全市率先推行开办企业“一网通”,实现企业开办0.5天办结;全省首推人才商事服务“极速办”机制,为人才投资项目落户开辟“绿色通道”;全省首推商事登记“跨境通”服务,港澳、新加坡等境外投资企业“足不出境”完成商事登记;全市创新建立“企速通”专窗,由金牌团队“定制式”解决企业“疑难杂症”。
企速通专窗工作人员为企业办理业务。
不久前,广州市规划院在设立子公司时遇到难题。企业计划在“未来交通”与“城市安全”两大新兴产业领域布局并注册2家子公司,然而名称核准成为一道难关——新兴领域行业表述尚未纳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若名称核不下来,后续业务布局将全盘受阻。”企业工作人员面露难色。
黄埔区市场监管局当即启动“企速通”服务,由首席服务官带领业务骨干组建“金牌服务团队”,积极协调争取上级部门工作支持,针对上述新兴行业特征新增行业表述,并特批核准两个企业名称,最终促成项目成功落地。在全程跟进2家子公司设立过程中,基于对黄埔区营商环境的深度认可,企业主动提出设立第3家子公司。企业工作人员表示:“从计划布局到进一步扎根,黄埔用服务和诚意让我们吃下定心丸!”
今年以来,黄埔区市场监管局已为366个区重点项目和企业提供即来即办的高效服务,全区新登记注册资本超千万元企业数量持续攀升,注册资本规模同比增长83.44%,龙头企业与项目加速汇聚的态势愈发凸显。
强化要素保障,厚植新质生产力发展沃土
在当前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大背景下,新兴产业展现蓬勃生机,大批初创企业破土而出。
今年3月,黄埔区正式发布“新质生产力30条”,从园区建设、厂房租赁、场景创新等方面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支持低空经济与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加速成长、聚集成势。
新成立的广州聚力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智慧应急救援特种无人机系统设计研发和系统集成为核心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技术团队来自国内知名985大学。其自主研发的“天鹰”侦察型和“天龙”灭火型两个系列的无人机产品,在森林防火灭火、城市应急消防救援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提出构建的陆空一体化智慧应急救援森林防火灭火系统,为国内首创。瞄准低空产业的发展机遇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在经历一番考察后,聚力航空最终选择在京广协同创新中心“安家落户”。
京广协同创新中心。李剑锋 摄
据了解,黄埔区已建成各类产业载体面积超1000万平方米,符合企业生产需求、长期稳定供给的产业载体为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空间载体支撑。
与此同时,黄埔区鼓励产业园区打造全周期产业生态,集聚培育延链、补链、强链企业,降低企业入园租金成本,提升入园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打造特色化、专业化、品牌化园区。在降租方面,设置园区建工业保障房、科创0租园区、租金入股等改革探索,让企业不再为房而烦、为租而恼。
优化营商环境,助推新业态蓬勃发展
面对新业态新模式,黄埔区加强包容审慎监管,给经营主体以更大发展空间,以更加优渥的环境、健全的制度、精心的服务,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例如,针对食品、餐饮等行业企业申请新业态许可的政策空白问题,黄埔区首创“一品一策”“一类一策”改革,为企业提供“个性化”审批服务,“量身定制”审查方案、备案指南。截至目前,已为23家企业38个新产品、新业态提供“一品一策”服务,预计创造年产值近21亿元,不仅让群众切实享受到新业态、新产品带来的红利,更帮助企业节约成本、提高销量、创造收益。
同时,黄埔区主动对审批全链条进行优化再造,推出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告知承诺+一证多址+审前服务+视频核查”改革,将需现场核查的许可业务承诺时限压减到受理当天即可拿证,大幅提升审批效率和服务质量,解决企业办证频繁往返、材料重复提交、时间资金损耗等难题。
“埔企通”服务中心。李剑锋 摄
推行“工业快批”3.0、深化用电营商环境改革、创设筹建合伙人机制……作为广东省首批营商环境改革试点,黄埔区在营商环境改革方面“妙招”频出。去年11月,黄埔区发布了《广州开发区 广州市黄埔区实施企业服务增值化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围绕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痛点、堵点问题,推出25条“干货满满”的增值服务措施,推动企业服务从政府“有什么给什么”向企业“需什么给什么”转变,从普惠便捷向增值提效升级,打造产业版营商环境。
广州开发区营商环境改革局副局长冯传林表示,接下来将继续紧抓省营商环境改革试点机遇,扎实推进各项增值服务举措落地见效,切实让市场主体“可感可知”、企业发展“增值增效”,以服务升级助力产业升级,全力打造“产业友好型、企业友好型、人才友好型”一流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