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成都市轨道交通产业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现场。向上摄
5月13日,由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主办的“2025成都市轨道交通产业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首场)”在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成功举行。来自轨道交通、智能机器人、激光装备等领域的100余家企业齐聚一堂,围绕“智轨共融 向新而行——从业务痛点到跨界突围”的主题,聚焦人工智能、激光技术、机器人等硬科技与轨道交通深度融合,共同探寻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政策引领中,跨界新融合
近年来,成都轨道交通产业紧抓制造强国、交通强国等国家战略机遇,持续推动轨道交通产业链向高端迈进,已构建起涵盖科技研发、勘察设计、工程建设、装备制造及运维服务的完整产业体系,链条营收已突破4400亿元。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同时,成都正加速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轨道交通的深度融合,催生新的增长动能。
成都轨道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专职副书记顾晓飞分享行业前景。向上摄
此次活动中,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成都轨道交通集团、中车成都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成都中车长客轨道车辆有限公司联合发布多项技术与应用场景需求,为跨界融合注入新动能。
技术成果展,创新强赋能
在“技术点亮轨道”推介环节,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成都东骏激光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科技企业集中展示了前沿技术与创新产品,涵盖具身机器人、超高清视频、激光智能制造等领域。现场互动频繁,气氛热烈,参会嘉宾纷纷就产品性能、适配场景、产业前景展开深入交流,体现出技术产业变革的强大势能。
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现场应用工程师蔡宇扬对轨道交通的赋能。向上摄
论坛进行时,思想激荡中
圆桌论坛环节,来自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国铁川藏科创中心(成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史天运、西南交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执行院长支锦亦、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地铁院副总工程师张开波、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副总经理陈洋、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总监郑慧明、成都迈锐捷激光技术有限公司项目总监张志宇齐聚,围绕“新技术如何破解传统轨道行业痛点”、“如何实现‘技术-场景-产业’的闭环”及“都市圈时代下成都轨道交通的增长空间”等话题展开深入研讨。企业、专家们普遍认为,要实现产业突破,不能仅依赖单点技术,更需跨行业、跨场景协同创新,推动从技术创新到产业落地的全链贯通。
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装备制造产业处(轨道交通产业处)处长刘莎。 向上摄
2025成都市轨道交通产业高质量发展系列圆桌论坛。向上摄
搭建合作平台,共绘发展蓝图
在自由交流环节,众多企业代表表示,此次活动不仅搭建了高效的技术对接平台,更开启了成都轨道交通产业跨界协同的新篇章。未来,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持续深化协作、推动落地转化,合力将成都打造成为轨道交通产业的重要增长极。(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