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土栽培、智能控温、水肥一体……近日,在宿迁市农业科技园智能化玻璃温室内,圆润鲜亮的小番茄挂满秧藤,滴灌系统不断给小番茄均匀“投喂”养分,工人站在升降机平台上穿梭在小番茄林中,忙着修剪枝叶、分拣鲜果,一幅“工厂化”的现代农业景象跃然眼前。
智能科技是建设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的关键一环。近年来,宿豫区锚定提升现代化农业发展水平的目标,聚焦特色智慧农业,以“产业兴农、质量强农、数字赋能”为发力点,在农作物种植管理过程中,广泛应用无人机、机械化设备等先进技术。智能科技手段的广泛运用,显著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产品产量与质量双丰收,让农业生产有“智”更有“质”。
作为京东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基地首批示范项目,宿迁市农业科技园位于宿豫区新庄镇,占地640亩,总投资3亿元,年可繁育种苗500万株,生产绿色果蔬5000余吨。项目依托京东在现代数字化、5G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创新构建“国有企业+行业龙头+头部电商”合作新模式,打造集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流程现代化设施农业精品示范园,带动片区30余家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5000余亩设施果蔬,助力农户增收致富。
“智能型的玻璃温室跟传统的温室相比,它的产能至少可以提升30%。我们采用的是滴灌、温室环境控制以及智能AI等先进技术,可以精确地控制每一株作物、每一个温室所需要的水量、肥量和光照时间等,通过对作物的‘量身定制’,每平方米每年的总产量可达20公斤。”宿迁市农业科技园玻璃温室主管邓志军说。
科技的发展不断推动农业领域的革新,新兴科技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为农民带来了更多的增收机会。
在今年的春季田管期间,宿豫区的田间地头,各种智能化农业机具纷纷“上岗”。无人机负责精准播种、施肥和病虫害监测,它们能够快速且准确地完成任务,比起传统人工操作,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成本。
相比人工施肥,无人机施肥效率提高了5倍,真正助力农民实现增产、增收。无人机操作手赵新民有着多年的工作经验,他表示:“操作无人机有着严格的要求,在操作前,通过给地块设置点位拍照,无人机再进行数据分析自动生成航线,把肥料均匀地撒到田里,十分钟就能完成30亩地的喷施工作,一天下来能打600亩地,比原来人工撒肥的效率要高很多。”
与此同时,宿豫区在推进现代化农业的进程中还注重人才培养。通过举办各类农业技术培训和讲座,提升农民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让他们能够熟练运用新设备、新技术,成为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积极引进高校毕业生、农业科技人才等投身乡村建设,通过他们带来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技术知识,为当地农业产业注入新的活力。(施阳 汪文)
编辑:袁艳波
审核:陈新夫
终审:吴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