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病历系统自动采集生命体征数据。
当传统护理遇上智能科技,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在第114个“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记者走进多家医院,探访“智慧护理”如何重塑现代医疗体验。
智能床垫:病人翻身不再“兴师动众”
在鄞州人民医院ICU病房,72岁的张大爷安静地躺在电动气压翻身床垫上。这个看似普通的床垫,内置了30档可调气压系统,能根据患者体重自动匹配减压方案,实现定时自动翻身。
“过去给重症患者翻身需要三四名护士协作,现在只需按一下键就行。”护士长郭丽芬边演示边说。床垫屏幕上实时显示压力分布,当某部位压力超标时就会自动调节。自去年投入使用以来,病人的褥疮发生率明显下降,护士得以将更多精力投入专业护理。
电子病历:会“思考”的护理助手
“体温38.5℃,血氧92%,系统自动触发预警。”在鄞州二院护士站,电子屏幕实时跳动着患者的数据。护理部主任吴丹华介绍,这套智能系统能自动采集监护仪数据,通过算法生成风险评分。“以前手工记录容易出现数据偏差且时效滞后,现在数据直连,文书效率提升3倍。”
更显智能的是,系统会为不同病种推荐护理方案。比如录入糖尿病患者血糖值后,系统会自动弹出饮食建议和并发症预警信息。护士小林笑着说:“就像有个护理专家在随时指导。”
远程监护:把病房“搬”回家
“王大爷,您今早的血压有点高,记得按时吃药。”鄞州区钱湖医院护士通过智能监测平台,正在对居家老人进行视频问诊。老人家里的智能血压仪数据直传医院,如有异常则会自动报警。
这种“云护理”模式相当于将病房“搬”回了家。通过物联网技术,每日三次的居家血压数据可实时传输至医院管理平台,由社区医生和护士组成的团队依托智能三色预警系统(红/黄/绿)动态评估风险,实现精准干预。护理团队还能通过AI智能随访系统,对出院患者提供个性化院后管理服务。
截至今年4月底,钱湖医院已开展血压、血糖远程健康监测10万余人次,提供重点人群健康教育智能推送34万人次,全域院后随访(门诊、住院、体检)8万人次。从病床到“云端”,“智慧护理”的实践正在重新定义护理的边界。在这条融合科技与温情的创新之路上,护理工作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
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 陈敏 通讯员 董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