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成功入选
“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该遗址位于昆明市晋宁区上蒜镇河泊所村附近
东靠关岭 西临滇池
总面积约12平方公里
核心区约3平方公里
是商周至汉晋时期
云南规模最大 文化内涵最丰富的
大型中心聚落遗址
河泊所遗址上蒜第一小学地点历年发掘区位置示意图。新华网发(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
公元前109年
汉武帝在云南设置益州郡
又“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
“滇王之印”1956年即出土于石寨山古墓群
实证了关于古滇国的文献记载
而益州郡郡治何在?
则一直是个谜
河泊所遗址考古新发现
为我们揭开了这个千古之谜!
河泊所遗址项目负责人蒋志龙介绍
2021年以来
在河泊所遗址东部上蒜第一小学附近
发现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400米的环壕
发现从汉代延续至魏晋时期的城墙
汉代城墙下叠压大型木构遗存
并揭示出汉晋时期的道路、水井、
大型高台建筑基址等
古老的城址内
还出土了大量珍贵的封泥 简牍 瓦当等遗物
截至目前
已出土两汉时期的封泥2000余枚
其中大部分为官印封泥
包括“滇国相印”“滇王相印”
“益州刺史”“益州太守章”“滇池长印”等
该遗址发现简牍5万余枚
其中有字简牍1.4万余枚
内容包括
文告 官方往来文书 司法文书
户版 名籍 邮传 物资出入
家庭财产申报 书信 典籍等
遗址还出土了大量瓦当
包括“益州”铭文瓦当
“永元三年官当”纪年瓦当等
河泊所遗址发现的汉晋时期
城墙、壕沟、道路、大型高台建筑基址
以及与“益州郡”有关的
铭文瓦当、官印封泥、有字简牍等实物
实证了河泊所遗址
就是汉代益州郡郡治所在地
蒋志龙表示
河泊所遗址是目前汉代边疆郡治中
出土文字资料最丰富的遗址
一系列发掘成果
实证西汉中央王朝在云南实施了
较为灵活的
双重政治制度和柔性羁縻治理策略
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
也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稳定和发展
是西南边疆从多元融入中华文明一体格局
历史进程的典型案例
对研究秦汉之际的边疆治理及国家化进程
具有突出重大价值
策划:万方 王子晖 韩海阔 李霞
统筹:袁晗
编导:别培辉 念新洪
制作:赵普凡 游娟
学术支持: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新华网新闻中心 新华网云南分公司
联合出品